伯牙子期传说的当代传承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9 19:39
伯牙子期传说作为湖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近些年,政府通过举办伯牙子期的文化活动以及拍摄宣传片、建造文化景观等多种手段对伯牙子期传说进行保护和利用。目前,伯牙子期传说已经成为了武汉市的文化形象代表。我们研究伯牙子期传说也不再仅仅局限于过去的文本研究,而是拓展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研究伯牙子期传说的当代价值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细化过去的研究,而且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为当代文化和社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对策。本文分为三大部分,将从三个大的方面对伯牙子期传说进行研究。由于本文所突出的是伯牙子期传说的当代性,以及它的传承和发展,所以文章的重点在第二章和第三章。第一章对伯牙子期传说的本事溯源、流变以及文学体裁还有伯牙子期传说的特点进行了梳理。第二章分别从伯牙子期传说的当代文化内涵、当代中国文化心态以及传统与当代的结合几个方面讨论了伯牙子期传说的当代价值。第三章从文化形态、艺术形态、物质形态以及中国文化心态等方面分析了伯牙子期传说的当代发展现状。并且对伯牙子期传说的当代传承提出了对策和建议。通过对伯牙子期传说当代传承的对策建议、内涵和利用价值几个方面来说明如何...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文献综述
(一) 民间文学与当代传承研究
(二) 伯牙子期传说研究现状
(三) 知音文化内涵研究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四、研究方法和重难点
第一章 伯牙子期传说的类型与特点
一、伯牙子期传说本事溯源
二、伯牙子期传说的流变
三、不同文学体裁中的伯牙子期传说
(一) 意趣高雅:散文和诗歌中的伯牙子期传说
(二) 承上启下:话本中的伯牙子期传说
(三) 形式多变:碑刻和戏剧文学中的伯牙子期传说
四、伯牙子期传说的特点
第二章 伯牙子期传说的当代价值
一、伯牙子期传说的文化价值
(一) 伯牙子期传说的当代文化内涵
(二) 伯牙子期传说与当代中国文化心态
二、伯牙子期传说的社会价值
三、传统与当代的结合再生
第三章 伯牙子期传说的当代发展现状
一、伯牙子期传说的文化形态
(一) 伯牙子期传说与当代主流文化
(二) 伯牙子期传说在当代高雅文化中的运用
(三) 伯牙子期传说在当代大众文化中的运用
(四) 伯牙子期传说在当代民间文化中运用
二、伯牙子期传说的艺术形态
(一) 《知音》与“知音体”
(二) 当代影视作品中的知音传说
三、伯牙子期传说的物质形态
(一) 知音传说遗迹现状
(二) 当代非遗景观建设所构建的传说
第四章 伯牙子期传说传承的问题与对策
一、伯牙子期传说传承的问题
(一) 传承断代
(二) 非遗保护注重景观而忽视文化传承
二、伯牙子期传说传承的对策与建议
(一) 对伯牙子期传说的内涵进行深刻的挖掘
(二) 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并重
(三) 完善保护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探析[J]. 史慧. 大众文艺. 2015(03)
[2]汉镜图像中的“伯牙弹琴”神话[J]. 吕勤娟.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4(11)
[3]知音传说的历史源流与文化形态[J]. 王源. 华中学术. 2013(01)
[4]“非物质文化遗产电影”论析[J]. 谢中元. 电影文学. 2013(09)
[5]伯牙、子期传说的文化解读[J]. 刘守华. 江汉学术. 2013(01)
[6]“知音”与“知音”故事:流变及意蕴[J]. 董娟. 黑河学刊. 2012(02)
[7]从俞伯牙与钟子期浅谈音乐符号的特征[J]. 史潇. 大众文艺. 2011(16)
[8]从语用角度分析《知音》杂志的封面标题[J]. 何红. 科技信息. 2011(05)
[9]论中国戏曲的艺术形态及其美学特征[J]. 俞为民.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09(01)
[10]论伯牙子期传说的“知音”文化内涵演变[J]. 项红.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10)
博士论文
[1]“《知音》现象”与亚文学的生产和消费[D]. 刘启涛.山东大学 2017
[2]审美体验下的当代西方景观叙事研究[D]. 邱天怡.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日本学者研究中国民间故事述评(1970至2000年)[D]. 皮听雨.湘潭大学 2016
[2]黄鹤楼传说群的生成及其景观叙事研究[D]. 李鹏燕.华中师范大学 2015
[3]刘守华民间故事研究述评[D]. 周超.湘潭大学 2014
[4]中国民间故事近30年研究回顾与总结[D]. 杨秋丽.湘潭大学 2013
[5]大众文化视角下的《知音》文本研究[D]. 梁雪莱.兰州大学 2013
[6]伯牙子期传说圈研究[D]. 王源.华中师范大学 2013
[7]非物质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与本土设计创新[D]. 杨媛媛.湖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79322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文献综述
(一) 民间文学与当代传承研究
(二) 伯牙子期传说研究现状
(三) 知音文化内涵研究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四、研究方法和重难点
第一章 伯牙子期传说的类型与特点
一、伯牙子期传说本事溯源
二、伯牙子期传说的流变
三、不同文学体裁中的伯牙子期传说
(一) 意趣高雅:散文和诗歌中的伯牙子期传说
(二) 承上启下:话本中的伯牙子期传说
(三) 形式多变:碑刻和戏剧文学中的伯牙子期传说
四、伯牙子期传说的特点
第二章 伯牙子期传说的当代价值
一、伯牙子期传说的文化价值
(一) 伯牙子期传说的当代文化内涵
(二) 伯牙子期传说与当代中国文化心态
二、伯牙子期传说的社会价值
三、传统与当代的结合再生
第三章 伯牙子期传说的当代发展现状
一、伯牙子期传说的文化形态
(一) 伯牙子期传说与当代主流文化
(二) 伯牙子期传说在当代高雅文化中的运用
(三) 伯牙子期传说在当代大众文化中的运用
(四) 伯牙子期传说在当代民间文化中运用
二、伯牙子期传说的艺术形态
(一) 《知音》与“知音体”
(二) 当代影视作品中的知音传说
三、伯牙子期传说的物质形态
(一) 知音传说遗迹现状
(二) 当代非遗景观建设所构建的传说
第四章 伯牙子期传说传承的问题与对策
一、伯牙子期传说传承的问题
(一) 传承断代
(二) 非遗保护注重景观而忽视文化传承
二、伯牙子期传说传承的对策与建议
(一) 对伯牙子期传说的内涵进行深刻的挖掘
(二) 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并重
(三) 完善保护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探析[J]. 史慧. 大众文艺. 2015(03)
[2]汉镜图像中的“伯牙弹琴”神话[J]. 吕勤娟.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4(11)
[3]知音传说的历史源流与文化形态[J]. 王源. 华中学术. 2013(01)
[4]“非物质文化遗产电影”论析[J]. 谢中元. 电影文学. 2013(09)
[5]伯牙、子期传说的文化解读[J]. 刘守华. 江汉学术. 2013(01)
[6]“知音”与“知音”故事:流变及意蕴[J]. 董娟. 黑河学刊. 2012(02)
[7]从俞伯牙与钟子期浅谈音乐符号的特征[J]. 史潇. 大众文艺. 2011(16)
[8]从语用角度分析《知音》杂志的封面标题[J]. 何红. 科技信息. 2011(05)
[9]论中国戏曲的艺术形态及其美学特征[J]. 俞为民.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09(01)
[10]论伯牙子期传说的“知音”文化内涵演变[J]. 项红.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10)
博士论文
[1]“《知音》现象”与亚文学的生产和消费[D]. 刘启涛.山东大学 2017
[2]审美体验下的当代西方景观叙事研究[D]. 邱天怡.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日本学者研究中国民间故事述评(1970至2000年)[D]. 皮听雨.湘潭大学 2016
[2]黄鹤楼传说群的生成及其景观叙事研究[D]. 李鹏燕.华中师范大学 2015
[3]刘守华民间故事研究述评[D]. 周超.湘潭大学 2014
[4]中国民间故事近30年研究回顾与总结[D]. 杨秋丽.湘潭大学 2013
[5]大众文化视角下的《知音》文本研究[D]. 梁雪莱.兰州大学 2013
[6]伯牙子期传说圈研究[D]. 王源.华中师范大学 2013
[7]非物质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与本土设计创新[D]. 杨媛媛.湖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793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579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