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论叶兆言新历史小说的死亡书写

发布时间:2017-05-13 05:05

  本文关键词:论叶兆言新历史小说的死亡书写,,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林舟用“自然”和“自由”来概括叶兆言的作品,“前者说的是他的故事的生活本真形态,是对文学‘世俗性’的服膺。后者说的是文本生发的内在旨意,是对文本‘终极性’的实践。”叶兆言从创作之初的《夜泊秦淮》系列小说到近年刚刚发表的《驰向黑夜的女人》都没有脱离新历史小说的轨迹。叶兆言说“死是一种无奈”,也“只有死才能证明活着”。盛行于上个世纪末的新历史小说,不仅具有主观化、个人化、散文化的特征,也在反思历史的客观性以致关照现实、关注生命。因此,“死亡”成为了新历史小说钟爱的主题,以此体现对生命终极性的追问和人性的探索。叶兆言新历史小说的死亡书写不仅合乎历史潮流,体现新历史小说的共性,也展现其本身的独特性。到目前为止,对于叶兆言及其作品的研究,要么是从文本解读的角度研究其历史小说,要么是针对散文中的生死观念的研究,要么是从艺术手法和现实意义的角度研究其死亡书写,还没有从叶兆言新历史小说的审美价值、文学意义和哲学内涵进行深入探讨,本文基于此研究叶兆言新历史小说的死亡书写。在进入文本研究之前,本文首先界定了新历史小说及其特点,由于叶兆言作品极其丰富,在此基础上对其新历史小说死亡书写的研究现状做了充分的归纳和总结。其次,从内容、形式、题材上对其文本进行解读。死亡频率是对其共时性文本的整体研究,体现了叶兆言对于“死亡主题”的关注;死亡形态是对文本审美性的探索,而死亡形式通过对死亡符号的分析,发掘历史在其文本中的死亡价值。再次,从张力、重复、叙述时间三个方面分析叶兆言新历史小说死亡叙事的表现技巧,以此体现其独特的美学风格和表达方式。最后,既分析儒释道死亡文化在叶兆言新历史小说中的体现,又从人、历史、本土三位一体的创作基点,探究其文本特性,体现了叶兆言死亡书写的新历史主义倾向、历史的无意识参与和英雄主义的消解,在死亡气息的感染下,不仅弱化了政治环境,体现了家族的颓败和情感的脆弱,更加体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生命的荒诞。总之,叶兆言及其文本具有新历史主义倾向,关注着个体生命和心理描写,弱化了历史事实和政治环境。无论是对文本的解读,还是对于艺术手法的分析,都体现了叶兆言深受中西方文化的影响。他对于死亡的描写是“审美”大于“悲哀”。
【关键词】:叶兆言 新历史小说 死亡书写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引言9-16
  • (一)新历史小说的界定9-13
  • (二)研究现状及意义13-16
  • 一 叶兆言新历史小说中的死亡书写16-33
  • (一)死亡频率16-21
  • (二)死亡状态21-26
  • (三)死亡形式26-33
  • 二 叶兆言新历史小说死亡书写的表现技巧33-47
  • (一)隐蔽的张力33-38
  • (二)多样的重复38-44
  • (三)存在与时间44-47
  • 三 叶兆言新历史小说死亡书写的独特意义47-60
  • (一)传统死亡文化对叶兆言新历史小说的影响47-51
  • (二)叶兆言新历史小说死亡书写的独特性51-60
  • 结语60-61
  • 参考文献61-65
  • 附录一: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65-66
  • 致谢66-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华;;论叶兆言小说的“平常”[J];电影评介;2007年15期

2 杨扬;;江南文学絮语——关于叶兆言的小说[J];扬子江评论;2007年04期

3 曾一果;;叶兆言的南京想象[J];上海文化;2009年02期

4 罗屿;;叶兆言:无意中走进雷区[J];小康;2010年06期

5 ;对话叶兆言:作品不被阅读时便是垃圾[J];小康;2010年06期

6 林舟;;叶兆言印象点滴[J];扬子江评论;2010年04期

7 焦桐;向死而在:由死亡理解生存——叶兆言小说的文化分析[J];当代作家评论;1992年02期

8 言聪;;写作是充满误解的——访叶兆言[J];出版广角;1997年02期

9 ;叶兆言:诗的更年期[J];当代作家评论;1999年04期

10 张永胜;作家叶兆言 女儿的日记让我泪流满面[J];北方音乐;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绛;叶兆言的幸福家庭[N];深圳商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风轻;叶兆言 不停地喜欢不停地变[N];中国邮政报;2003年

3 采写 舒晋瑜;叶兆言:我还能不能?[N];中华读书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穆肃;叶兆言:摆脱利益谈文学才有光明[N];东莞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邢虹;叶兆言:写作就是在和写不下去作斗争[N];南京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端木复;叶兆言:写作就是要跟自己过不去[N];解放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蒋蓝;叶兆言:总想写没写过的东西[N];成都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朱莉;从读书到钳工再到作家[N];铜陵有色报;2012年

9 许民彤;叶兆言批新书腰封“有伤风化”[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3年

10 石剑峰;叶兆言谈《一号命令》[N];东方早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萌萌;先锋与写实:论叶兆言小说的创作[D];西南大学;2015年

2 康烨;论叶兆言小说的叙事时间和叙事空间[D];南京大学;2014年

3 杨立琼;论叶兆言新历史小说的死亡书写[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4 李雯;叶兆言小说艺术特征论[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5 孟庆艳;叶兆言小说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凯;试析叶兆言小说中的死亡书写[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王灵灵;叶兆言小说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8 陈慧;论叶兆言的民国书写[D];重庆师范大学;2013年

9 王翠爽;论叶兆言小说的情爱书写[D];重庆师范大学;2013年

10 尹清丽;叶兆言小说论[D];西南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论叶兆言新历史小说的死亡书写,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16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616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6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