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边塞诗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22 18:24
魏晋南北朝边塞诗上承《诗经》、汉乐府,下启盛唐边塞诗,是边塞诗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说唐代是边塞诗的完全成熟期,那么魏晋南北朝就是边塞诗的发展定型期,唐代边塞诗的诸多要素在这一时期卓然生长。但长期以来,魏晋南北朝边塞诗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其在边塞诗发展史上的地位也未能得到确认。本文试图以基本特征为切入点,对这一时期的边塞诗展开研究。绪论部分对本文的研究对象作了概念界定,并对此前学界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总结。第一章对魏晋南北朝边塞诗进行了纵向梳理,分期介绍其发展情况及主要诗人。第二章论述魏晋南北朝边塞诗的内容特征,一是虚拟性,包括从物象到情感的全方位虚构,并以庾信后期作品为例进行比较分析;二是边塞为主的题材融合,即以边塞题材为基,汲取游侠、闺怨和山水诗的营养,从而形成中国古代边塞诗的基本风貌;三是情感取向的多面性,主要包括英雄主义、“士为知己者死”和乡土情怀,这三种情感是此期边塞诗的主旋律。第三章分析魏晋南北朝边塞诗的艺术特征,一是创作模式上的趋同,这表现在叙述模式的相对固定和代汉情结的集中出现;二是艺术风格上的相似,主要体现在隶事用典、诗歌色调及体裁选择三个方面;三是意象营构上的一...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边塞诗概况
第一节 魏晋边塞诗
第二节 南朝边塞诗
第三节 北朝边塞诗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边塞诗的内容特征
第一节 虚拟的场景
第二节 边塞为主的题材融合
第三节 情感取向的多面性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边塞诗的艺术特征
第一节 创作模式
第二节 艺术风格
第三节 意象营构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边塞诗的特征成因探析
第一节 社会思想
第二节 审美趣味
第三节 文学内部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梁陈边塞诗的盛况及其“汉代情结”[J]. 陈笑.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5(03)
[2]阴柔化和心理化——论南朝后期诗中“边塞”形象的美学意蕴[J]. 欧阳明亮,张建利. 九江学院学报. 2007(02)
[3]梁陈边塞诗创作心理浅解[J]. 王小娟.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5(02)
[4]论南朝边塞乐府诗的创作及其成因[J]. 王英.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6(01)
[5]江淹“杂拟诗”的辨体观念和诗史意义——兼论两晋南朝五言诗中的“拟古”和“古意”[J]. 葛晓音. 晋阳学刊. 2010(04)
[6]魏晋六朝用典论及沈约“三易”说的批评史意义[J]. 李翰.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13(02)
[7]论李白乐府诗的创作思想、体制与方法[J]. 钱志熙. 文学遗产. 2012(03)
[8]乐府古辞的经典价值——魏晋至唐代文人乐府诗的发展[J]. 钱志熙. 文学评论. 1998(02)
[9]审美中的苦难与甘美——谈审悲快感[J]. 童庆炳. 文史知识. 1989 (11)
博士论文
[1]中国边塞诗史论(先秦至隋唐)[D]. 佘正松.四川大学 2005
[2]汉唐边塞诗主题研究[D]. 阎福玲.南京师范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魏晋南北朝边塞诗研究[D]. 贾雪彦.河北大学 2011
[2]南北朝边塞诗研究[D]. 于海峰.山东大学 2007
[3]“兼笼前美,作范后来”——魏晋南北朝军旅边塞诗[D]. 尉瑞锋.内蒙古大学 2005
[4]唐前边塞诗研究[D]. 关永利.陕西师范大学 2005
[5]南朝边塞乐府诗研究[D]. 王英.南京师范大学 2004
[6]南北朝边塞诗的审美形成论[D]. 邹晓霞.辽宁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696631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边塞诗概况
第一节 魏晋边塞诗
第二节 南朝边塞诗
第三节 北朝边塞诗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边塞诗的内容特征
第一节 虚拟的场景
第二节 边塞为主的题材融合
第三节 情感取向的多面性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边塞诗的艺术特征
第一节 创作模式
第二节 艺术风格
第三节 意象营构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边塞诗的特征成因探析
第一节 社会思想
第二节 审美趣味
第三节 文学内部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梁陈边塞诗的盛况及其“汉代情结”[J]. 陈笑.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5(03)
[2]阴柔化和心理化——论南朝后期诗中“边塞”形象的美学意蕴[J]. 欧阳明亮,张建利. 九江学院学报. 2007(02)
[3]梁陈边塞诗创作心理浅解[J]. 王小娟.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5(02)
[4]论南朝边塞乐府诗的创作及其成因[J]. 王英.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6(01)
[5]江淹“杂拟诗”的辨体观念和诗史意义——兼论两晋南朝五言诗中的“拟古”和“古意”[J]. 葛晓音. 晋阳学刊. 2010(04)
[6]魏晋六朝用典论及沈约“三易”说的批评史意义[J]. 李翰.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13(02)
[7]论李白乐府诗的创作思想、体制与方法[J]. 钱志熙. 文学遗产. 2012(03)
[8]乐府古辞的经典价值——魏晋至唐代文人乐府诗的发展[J]. 钱志熙. 文学评论. 1998(02)
[9]审美中的苦难与甘美——谈审悲快感[J]. 童庆炳. 文史知识. 1989 (11)
博士论文
[1]中国边塞诗史论(先秦至隋唐)[D]. 佘正松.四川大学 2005
[2]汉唐边塞诗主题研究[D]. 阎福玲.南京师范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魏晋南北朝边塞诗研究[D]. 贾雪彦.河北大学 2011
[2]南北朝边塞诗研究[D]. 于海峰.山东大学 2007
[3]“兼笼前美,作范后来”——魏晋南北朝军旅边塞诗[D]. 尉瑞锋.内蒙古大学 2005
[4]唐前边塞诗研究[D]. 关永利.陕西师范大学 2005
[5]南朝边塞乐府诗研究[D]. 王英.南京师范大学 2004
[6]南北朝边塞诗的审美形成论[D]. 邹晓霞.辽宁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6966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696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