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的跨文本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07 17:46
小说《红岩》出版于1961年12月,在政治/文学一体化的时期,以纪实性与传奇性结合的艺术化方式,通过江姐、许云峰等人物的英雄事迹传递出崇高的革命精神,为新中国的社会建设提供了精神支持。此后,创作者对《红岩》的改编始终保持高度的热情,使得以小说《红岩》为蓝本的电影、电视剧、戏剧、话剧、歌剧以及绘画等改编作品层出不穷。这反映出社会无论怎样变迁,对“红岩精神”的呼唤与需求不减。但由于每部《红岩》改编作品生产的社会、时代语境不同,呈现出的作品也就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作品中的“红岩精神”也不断被赋予新的精神内涵。本文将各文本放在其生产的文化语境中加以审视,通过比较组成各文本的内部要素,寻找其中的流变规律,并且从新的视角出发,以图发现隐藏在文本及现象背后的文化内涵与文化逻辑,探寻文本改编的价值意义。绪论。首先针对小说《红岩》衍生出的多种文本之间的相同与差异,提出《红岩》的跨文本研究的基本问题。然后对《红岩》已有的相关研究作综述,并论述采用的文化诗学等研究方法。第一章《红岩》主题的变迁:首先,分析从小说《红岩》到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再到不同时期的三版电视剧发生的主题层面的变化。小说在集体组织创作下改写...
【文章页数】:11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红岩》的主题变迁
第一节 小说《红岩》:集体英雄主义精神的逐步生成
一、主题在小说的成书过程中逐渐明确
二、集体英雄主义精神的凸显
第二节 电影《烈火中永生》:革命现实主义的悲壮颂歌
第三节 1999版电视剧《红岩》:初探人性的英雄颂歌
第四节 21世纪两版电视剧:女性话语下的英雄主义
一、英雄主义主题的延续
二、消费主义下的女性话语
总结:主题的变迁与红色经典的价值意义
第二章 不同文本的人物塑造
第一节 江姐:从温和镇定到女人味十足
一、小说:英雄群像中温和平静的江姐
二、电影:主角之一的乐观镇静的江姐
三、1999版电视剧:成熟刚强的江姐
四、21世纪两版电视剧:多元化的江姐
五、时代语境中的革命主体塑造
第二节 刘思扬:小资情调的演变
一、小说:革命英雄的成长
二、电影:小资产阶级的缺场
三、1999版电视剧:成熟稳重的革命英雄
四、电视剧《烈火红岩》:浪漫情调的革命英雄
第三节 反面人物:从单一走向多元
一、国民党特务头子:从自利兽性到个性多面
二、叛徒:从个人主义到复杂人性
第三章 不同文本的叙事策略
第一节 叙事视点与视角
一、“视点”与“聚焦”的变化
二、视点、视角与权力话语
第二节 叙事情节
一、英雄情感的回归
二、真实性与叙述
第四章 不同文本的修辞与符号
第一节 修辞
一、不同文本中的象征修辞
二、不同文本中的隐喻修辞
第二节 符号
一、身体与符号
二、英雄与符号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时代”的崇高叙事与英雄形象的视觉建构[J]. 李健. 学术研究. 2017(10)
[2]《红岩》中的叛徒形象甫志高原型考[J]. 张均.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6(10)
[3]当代中国银幕爱情叙事的历时性分析——从国家到市场的转向[J]. 周培勤. 社会科学. 2015(06)
[4]身体、符号及其能动性[J]. 张兵.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6)
[5]谁是《红岩》的“真正作者”——《红岩》出版后生产者们关于生产过程的措辞[J]. 钱振文. 文艺争鸣. 2013(12)
[6]对“红色经典”做文化研究——从《〈红岩〉是怎样炼成的》一书说开去[J]. 赵勇. 当代文坛. 2013(03)
[7]论《烈火红岩》中江姐形象的嬗变及其原因[J]. 高月,冯雪燕. 电影文学. 2013(01)
[8]文化诗学的历史脉络与理论走向[J]. 李茂民. 山东社会科学. 2012(10)
[9]退出银幕的知识分子形象——以《烈火中永生》为例谈“十七年”电影范式[J]. 陈由歆. 电影文学. 2012(11)
[10]重新审视“红色经典”中作为“他者”的反面人物[J]. 韩颖琦. 齐鲁学刊. 2011(03)
博士论文
[1]话语权力的再生产[D]. 陈由歆.河南大学 2010
[2]“后革命”时代的革命历史影视剧研究[D]. 杨鼎.浙江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712566
【文章页数】:11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红岩》的主题变迁
第一节 小说《红岩》:集体英雄主义精神的逐步生成
一、主题在小说的成书过程中逐渐明确
二、集体英雄主义精神的凸显
第二节 电影《烈火中永生》:革命现实主义的悲壮颂歌
第三节 1999版电视剧《红岩》:初探人性的英雄颂歌
第四节 21世纪两版电视剧:女性话语下的英雄主义
一、英雄主义主题的延续
二、消费主义下的女性话语
总结:主题的变迁与红色经典的价值意义
第二章 不同文本的人物塑造
第一节 江姐:从温和镇定到女人味十足
一、小说:英雄群像中温和平静的江姐
二、电影:主角之一的乐观镇静的江姐
三、1999版电视剧:成熟刚强的江姐
四、21世纪两版电视剧:多元化的江姐
五、时代语境中的革命主体塑造
第二节 刘思扬:小资情调的演变
一、小说:革命英雄的成长
二、电影:小资产阶级的缺场
三、1999版电视剧:成熟稳重的革命英雄
四、电视剧《烈火红岩》:浪漫情调的革命英雄
第三节 反面人物:从单一走向多元
一、国民党特务头子:从自利兽性到个性多面
二、叛徒:从个人主义到复杂人性
第三章 不同文本的叙事策略
第一节 叙事视点与视角
一、“视点”与“聚焦”的变化
二、视点、视角与权力话语
第二节 叙事情节
一、英雄情感的回归
二、真实性与叙述
第四章 不同文本的修辞与符号
第一节 修辞
一、不同文本中的象征修辞
二、不同文本中的隐喻修辞
第二节 符号
一、身体与符号
二、英雄与符号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时代”的崇高叙事与英雄形象的视觉建构[J]. 李健. 学术研究. 2017(10)
[2]《红岩》中的叛徒形象甫志高原型考[J]. 张均.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6(10)
[3]当代中国银幕爱情叙事的历时性分析——从国家到市场的转向[J]. 周培勤. 社会科学. 2015(06)
[4]身体、符号及其能动性[J]. 张兵.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6)
[5]谁是《红岩》的“真正作者”——《红岩》出版后生产者们关于生产过程的措辞[J]. 钱振文. 文艺争鸣. 2013(12)
[6]对“红色经典”做文化研究——从《〈红岩〉是怎样炼成的》一书说开去[J]. 赵勇. 当代文坛. 2013(03)
[7]论《烈火红岩》中江姐形象的嬗变及其原因[J]. 高月,冯雪燕. 电影文学. 2013(01)
[8]文化诗学的历史脉络与理论走向[J]. 李茂民. 山东社会科学. 2012(10)
[9]退出银幕的知识分子形象——以《烈火中永生》为例谈“十七年”电影范式[J]. 陈由歆. 电影文学. 2012(11)
[10]重新审视“红色经典”中作为“他者”的反面人物[J]. 韩颖琦. 齐鲁学刊. 2011(03)
博士论文
[1]话语权力的再生产[D]. 陈由歆.河南大学 2010
[2]“后革命”时代的革命历史影视剧研究[D]. 杨鼎.浙江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7125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712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