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中神鬼狐妖的夸张造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11 14:30
志怪小说构建了一个人鬼相杂、幽冥鬼蜮的虚幻世界,其借助神仙狐妖、精怪鬼魅的故事,叙说亦真亦假、虚实交融的世间百态,在清代发展到高峰。它一方面是小说家对奇幻多姿、迷离倘恍的奇幻世界的喜爱,兴趣催生了创作源泉;另一方面也与个人因素有关联,弗洛伊德说:“幸福的人从来不去幻想,幻想是从那些愿望未得到满足的人心中生出来的。”在研究清代志怪小说《聊斋志异》中的夸张造型的过程中,对小说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参考了民俗学、神话学、哲学、社会学等相关知识,对夸张造型的有了更深层次的解读。《聊斋志异》中的夸张造型奇异怪诞、夸张大胆、意蕴深刻。论文以清代志怪小说《聊斋志异》中的夸张造型形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夸张造型的分析总结,归纳出《聊斋志异》中的夸张造型的总体特征,并探讨了神狐鬼怪形象夸张的动机原因。全文共四章。为什么《聊斋志异》要运用夸张造型,蒲松龄的创作动机是什么。从生存动机上来看,躲避灾难,趋利避害的生存需求、超越形体,渴望永生的愿望是形象夸张的动机;从社会动机上看,仙神崇拜的社会风气、谈鬼说怪的地域文化传统是形象夸张的动因;从文化动机上来看,天人合一,万物有灵的超脱观、仁爱忠义,明礼诚信的劝诫观是形...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目的
三、选题意义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五、研究内容
六、研究方法及设计规划
(一)研究方法
(二)设计规划
第一章 《聊斋志异》中神鬼狐妖形象夸张的动机
一、生存动机
(一)躲避灾难,趋利避害的生存需求
(二)超越形体,渴望永生的美好愿望
二、社会动机
(一)仙神崇拜的社会风气
(二)谈鬼说怪的地域传统
三、文化动机
(一)天人合一,万物有灵的超脱观念
(二)仁爱忠义,明礼诚信的劝诫观念
第二章 《聊斋志异》中神鬼狐妖夸张造型的表现手法
一、个性鲜明的对比
(一)渺小与宏大
(二)威严与诙谐
二、意蕴深刻的象征
(一)纯粹之爱
(二)改过之善
三、情景交融的移情
(一)以情唤情
(二)以物衬情
第三章 《聊斋志异》中神鬼狐妖夸张造型的特征
一、诡谲传神的外貌特征
(一)比例夸张
(二)异质同构
(三)形态生动
(四)肌理丰富
(五)主观用色,富于装饰
二、拟人化的性格特征
(一)拟物于人
(二)拟人于物
第四章 吸取传统养料,绘制出夸张造型的新形象
一、古今合璧的创作思路
(一)汲取传统文学的深厚营养
(二)呈现新时代特色
二、插画在信息化时代中的发展
(一)特效滤镜加深色彩呈现
(二)水彩肌理营造聚散流动
(三)对比色调强调恐怖氛围
(四)概括线条精简轮廓造型
(五)活点构图多视角观察
(六)展现方式的不同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所获奖项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聊斋志异》中人的变形艺术[J]. 邓宇英. 船山学刊. 2006(04)
硕士论文
[1]《聊斋志异》魅形象美学意义探析[D]. 李红丽.南京师范大学 2017
[2]由《聊斋志异》展开神鬼狐妖在艺术美学中的思考与创作实践[D]. 李子双.西安美术学院 2017
[3]艾伦·李《魔戒》插画研究[D]. 辜弯婉.浙江理工大学 2015
[4]论《聊斋志异》变形现象[D]. 商志翠.渤海大学 2012
[5]明代志怪传奇小说中的妖怪形象研究[D]. 熊保莹.河南大学 2011
[6]中国古代鬼怪小说审丑意义研究[D]. 陈智慧.广西师范大学 2007
[7]变形神话折射的生命观及对小说理念的影响[D]. 李玥.东北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718951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目的
三、选题意义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五、研究内容
六、研究方法及设计规划
(一)研究方法
(二)设计规划
第一章 《聊斋志异》中神鬼狐妖形象夸张的动机
一、生存动机
(一)躲避灾难,趋利避害的生存需求
(二)超越形体,渴望永生的美好愿望
二、社会动机
(一)仙神崇拜的社会风气
(二)谈鬼说怪的地域传统
三、文化动机
(一)天人合一,万物有灵的超脱观念
(二)仁爱忠义,明礼诚信的劝诫观念
第二章 《聊斋志异》中神鬼狐妖夸张造型的表现手法
一、个性鲜明的对比
(一)渺小与宏大
(二)威严与诙谐
二、意蕴深刻的象征
(一)纯粹之爱
(二)改过之善
三、情景交融的移情
(一)以情唤情
(二)以物衬情
第三章 《聊斋志异》中神鬼狐妖夸张造型的特征
一、诡谲传神的外貌特征
(一)比例夸张
(二)异质同构
(三)形态生动
(四)肌理丰富
(五)主观用色,富于装饰
二、拟人化的性格特征
(一)拟物于人
(二)拟人于物
第四章 吸取传统养料,绘制出夸张造型的新形象
一、古今合璧的创作思路
(一)汲取传统文学的深厚营养
(二)呈现新时代特色
二、插画在信息化时代中的发展
(一)特效滤镜加深色彩呈现
(二)水彩肌理营造聚散流动
(三)对比色调强调恐怖氛围
(四)概括线条精简轮廓造型
(五)活点构图多视角观察
(六)展现方式的不同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所获奖项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聊斋志异》中人的变形艺术[J]. 邓宇英. 船山学刊. 2006(04)
硕士论文
[1]《聊斋志异》魅形象美学意义探析[D]. 李红丽.南京师范大学 2017
[2]由《聊斋志异》展开神鬼狐妖在艺术美学中的思考与创作实践[D]. 李子双.西安美术学院 2017
[3]艾伦·李《魔戒》插画研究[D]. 辜弯婉.浙江理工大学 2015
[4]论《聊斋志异》变形现象[D]. 商志翠.渤海大学 2012
[5]明代志怪传奇小说中的妖怪形象研究[D]. 熊保莹.河南大学 2011
[6]中国古代鬼怪小说审丑意义研究[D]. 陈智慧.广西师范大学 2007
[7]变形神话折射的生命观及对小说理念的影响[D]. 李玥.东北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7189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718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