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视域下的苏童小说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22 23:28
回顾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发展,以先锋作家现身文坛、腾挪于各种创作风格、拥有四百多万字创作成果的苏童是我们绕不开的文学史现象。相较于同时代作家,苏童善于用情绪和情感来结构小说,并执着于探索人物内心最深处的欲念和隐秘。笔者拟通过探究文本的精神症候进一步探索其人物的心理历程、挖掘作品的潜在意蕴,进一步探索作家的写作动机和作者的生命美学。论文由五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介绍了本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学界对苏童小说创作的研究成果、拟创新之处等问题。第一章论述苏童小说的生成原因,主要从个人成长经历、中西文化渊源和时代审美风尚三个方面进行展开。作家童年患病的经历、家族迁徙的历史和成长的时代环境成为作家取之不尽的创作资源;江南风土人情、中国古典文化和西方作家的经验共同熔铸了其审美风格的取向;八九十年代寻根文学、新历史主义等文学思潮风起云涌,欲望化抒写潮流和心灵化抒写趋向共同影响了苏童叙事的主题和手法。第二章立足文学创作实践,对苏童小说文本进行症候分析,无论是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是叙述手法的使用,苏童的创作都暗合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艺术。该部分从心理防御机制下的形象塑造、潜意识下生死本能的放纵和梦境中生存状态的反思...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和成果综述
三、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
第一章 苏童小说中压抑的童年欲望
第一节 独特的成长经历
一、童年患病养成敏感性格
二、家族迁徙引发流亡之感
三、少年坎坷影响美学风格
第二节 中西文化渊源
一、江南风土人情的投射
二、中国古典文化的滋养
三、西方作家经验的借鉴
第三节 审美风尚的变革
一、时代文化贫血症
二、欲望化写作潮流
三、心灵化书写趋势
第二章 苏童小说精神分析的文本表征
第一节 心理防御机制影响下病态人物的塑造
一、孤僻而偏执的人格塑造
二、傻子和精神病的集体画像
三、人性与兽性并存的主体
第二节 潜意识下生死本能的放纵
一、粮食土地的强烈占有欲
二、力比多驱动下的人生本相
三、暴力和死亡的疯狂热衷
第三节 梦境中生存状态的反思
一、显梦与日常生活的逃离
二、隐梦与本能欲望的满足
三、白日梦与反抗现实
第三章 苏童小说对精神分析的本土化改造
第一节 女性形象的丰富
一、男权文化下女性依附意识
二、女女对立模式的自我悲剧
第二节 从弑父到解构历史
一、审父、丑父、弑父
二、解构历史与权威
第三节 从恋母到精神还乡
一、对母亲的不伦之恋
二、对故乡的追寻和批判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767803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和成果综述
三、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
第一章 苏童小说中压抑的童年欲望
第一节 独特的成长经历
一、童年患病养成敏感性格
二、家族迁徙引发流亡之感
三、少年坎坷影响美学风格
第二节 中西文化渊源
一、江南风土人情的投射
二、中国古典文化的滋养
三、西方作家经验的借鉴
第三节 审美风尚的变革
一、时代文化贫血症
二、欲望化写作潮流
三、心灵化书写趋势
第二章 苏童小说精神分析的文本表征
第一节 心理防御机制影响下病态人物的塑造
一、孤僻而偏执的人格塑造
二、傻子和精神病的集体画像
三、人性与兽性并存的主体
第二节 潜意识下生死本能的放纵
一、粮食土地的强烈占有欲
二、力比多驱动下的人生本相
三、暴力和死亡的疯狂热衷
第三节 梦境中生存状态的反思
一、显梦与日常生活的逃离
二、隐梦与本能欲望的满足
三、白日梦与反抗现实
第三章 苏童小说对精神分析的本土化改造
第一节 女性形象的丰富
一、男权文化下女性依附意识
二、女女对立模式的自我悲剧
第二节 从弑父到解构历史
一、审父、丑父、弑父
二、解构历史与权威
第三节 从恋母到精神还乡
一、对母亲的不伦之恋
二、对故乡的追寻和批判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7678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767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