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文本视角下的《白鹿原》互文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3-08-18 20:52
随着《白鹿原》研究热点的发展,作为进入《白鹿原》正文本的重要参考文献,《白鹿原》的副文本研究目前处于较为零散与空白的状态。本文《副文本视角下的<白鹿原>互文性研究》试图从副文本视角切入,立足副文本理论,透过《白鹿原》副文本细读与了解作品创作过程,层层深入作者的情感内蕴与心灵话语,分别从作者意图、主题隐喻、人物形塑、叙述韵味四个方面探寻了《白鹿原》的诞生、文化书写、艺术形象、与语言征用,旨在深入研究与挖掘正副文本间的“互文”,从而揭示《白鹿原》真实文本意义的生成过程。第一章论“互文性”与“副文本”研究理论,证明副文本视角下互文性研究的必要性,并对《白鹿原》副文本进行了具体界定。第二章从副文本看《白鹿原》的诞生,一是客观世界与主观心理刺激下《白鹿原》创作欲望的形成,二是陈忠实在创作前的理性思考,进而透视正副文本在凸显《白鹿原》文学理想上的互文现象。第三章从副文本看《白鹿原》的主题意蕴,包括文化寻根与历史表征两个方面,探寻了《白鹿原》关于民族传统、地域关中、个体生命文化的寻根情结,基于《白鹿原》的扉页题辞从秘史真实的追求与民族崛起的思索分析了《白鹿原》的民历史意识。第四章从副文本...
【文章页数】:10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意义
第一章 “互文性”、“副文本”和《白鹿原》的副文本
第一节 “互文性”与“副文本”的提出
第二节 副文本视角下互文性研究的必要性
第三节 《白鹿原》的副文本
第二章 意图呈现:从副文本看《白鹿原》的诞生
第一节 文学本心:“我想给我死的时候有一本垫棺作枕的书”
第二节 创作思考:“以‘我’的体验来理解他们的精神和心灵历程”
第三章 主题隐喻:从副文本看《白鹿原》的文化书写
第一节 文化寻根:“我的兴趣和兴奋有如探幽”
第二节 历史表征:“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第四章 人物形塑:从副文本看《白鹿原》的艺术形象
第一节 朱先生:“白鹿原家族社会里的精神领袖”
第二节 白嘉轩:“一个人撑着一道原,一道原具象为一个人”
第三节 田小娥:“一个纯粹出于人性本能的抗争者叛逆者”
第四节 其他艺术形象:“我写的人物我都喜欢”
第五章 叙述韵味:从副文本看《白鹿原》的语言征用
第一节 形象化叙述:“不仅有味,且节俭篇幅”
第二节 关中方言:“强化其语感的硬度和韧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本文编号:3842929
【文章页数】:10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意义
第一章 “互文性”、“副文本”和《白鹿原》的副文本
第一节 “互文性”与“副文本”的提出
第二节 副文本视角下互文性研究的必要性
第三节 《白鹿原》的副文本
第二章 意图呈现:从副文本看《白鹿原》的诞生
第一节 文学本心:“我想给我死的时候有一本垫棺作枕的书”
第二节 创作思考:“以‘我’的体验来理解他们的精神和心灵历程”
第三章 主题隐喻:从副文本看《白鹿原》的文化书写
第一节 文化寻根:“我的兴趣和兴奋有如探幽”
第二节 历史表征:“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第四章 人物形塑:从副文本看《白鹿原》的艺术形象
第一节 朱先生:“白鹿原家族社会里的精神领袖”
第二节 白嘉轩:“一个人撑着一道原,一道原具象为一个人”
第三节 田小娥:“一个纯粹出于人性本能的抗争者叛逆者”
第四节 其他艺术形象:“我写的人物我都喜欢”
第五章 叙述韵味:从副文本看《白鹿原》的语言征用
第一节 形象化叙述:“不仅有味,且节俭篇幅”
第二节 关中方言:“强化其语感的硬度和韧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本文编号:38429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842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