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与救赎:一个新文化人的“南渡”
发布时间:2017-05-25 16:20
本文关键词:危机与救赎:一个新文化人的“南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国都内迁、民众流亡及知识分子南下的家国危机,唤醒了传统的南渡意识。本文试图从郭沫若的视角,考察新文化人的南渡历史与经验。在我看来,郭沫若与其他知识分子一样,将南渡的文化心理结构和叙事行为模式,作为因应危机的救赎方式。但他在进入政府机构之后,在重建以南方为中心的抗战建国的历史叙事时,又遭遇了南渡"夷夏之辨"与战时大一统叙事间的矛盾。经由历史研究,郭沫若最终从美学救赎走向了历史救赎,从而克服了南渡内涵的历史循环论隐忧。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郭沫若 南渡 抗战文化 抗战建国
【分类号】:I206.6
【正文快照】: 1942年,郭沫若在为傅抱石题画时,步龚半千与张鹤野的原韵写了五首诗,并写了长文《题画记》,对原诗与傅抱石的画作了细致的读解。对于他自己的和诗,他“觉得都还满意”1。这是一组较为特殊的唱和诗:龚半千与张鹤野均生于明末,身处乱世。傅抱石将他们的诗以画境表达出来,而郭沫
本文关键词:危机与救赎:一个新文化人的“南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43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94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