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创伤体验与文学救赎——李娟散文研究

发布时间:2024-04-07 18:55
  创伤体验是作家们创作的重要源泉,他们借助文学以直接或潜隐的方式书写创伤。纵观整个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不少作家(如鲁迅、张爱玲、史铁生等等)都经历着这样的创伤历程,李娟亦不例外。本文在创伤理论的视野下,将李娟的生活经历、精神发展与其作品内涵紧密结合在一起,从家庭、社会、文化三个方面,详细地分析作者经历的各种创伤事件,进而深入剖析李娟通过文学创作完成自我疗救的全过程,即对创伤的排斥与逃避——痛苦与无助地挣扎——平和与乐观地接受。本论文分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绪论部分:主要是阐述选题缘由,梳理和评述迄今为止李娟散文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创伤体验进行概念界定,并运用创伤体验、文学治疗、精神分析学的相关理论,建构研究思路。正文部分:从三个角度分析了李娟创伤体验的成因,在作品中的多元呈现,以及她通过书写创伤体验而抵达的心灵之境。第一章:从李娟的原生家庭出发,分析来自于父亲、母亲、外婆、老外婆给予的创伤,如父亲的缺失导致单亲儿童之伤、母亲短暂缺失导致留守儿童之伤、与外婆、母亲的精神隔阂等。继而分析作品中作者如何书写家庭中的父亲、母亲、外婆,从这些书写中,分析作者对原生家庭创伤的情感态度,并进而探索文学书...

【文章页数】:11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创伤的概念界定
        (二)体验的概念界定
    四、研究思路
        (一)论题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二)论题成立的依据
第一章 原生家庭的创伤体验与文学救赎
    第一节 原生家庭的创伤来源
        一、父亲缺失的创伤
            (一)单亲儿童身份造就的孤独与自卑
            (二)男性力量缺乏导致的无助与迷茫
            (三)经济支柱改变导致的不安与伤心
        二、源于母亲的多重创伤
            (一)母亲短暂缺失造就的创伤
            (二)母亲在场时造就的创伤
        三、源于外婆与老外婆的创伤
            (一)外婆的有限能力带来的创伤
            (二)外婆的流浪给予的创伤
            (三)外婆们的死亡造就的精神创伤
    第二节 李娟的救赎式书写
        一、具有“父亲身份”的形象从“无”到“有”
            (一)对父亲形象的抗拒
            (二)对父亲形象的矛盾抉择
            (三)对类似“父亲”形象的书写
        二、多重母亲形象的塑造
            (一)“虚构”的流浪母亲
            (二)矛盾的现实母亲
            (三)理想的母亲
        三、对外婆给予创伤的释怀
            (一)对沟通隔膜的释怀
            (二)对外婆死亡的释怀
第二章 流浪生活的创伤体验与文学救赎
    第一节 流浪生活的创伤来源
        一、漂泊动荡的家庭生活
        二、痛苦压抑的都市打工生活
    第二节 流浪生活的救赎式书写
        一、走进荒原,寻求精神的庇护
            (一)荒原的定义及象征
            (二)李娟的荒野治疗书写
        二、拥抱人间,寻求情感的慰藉
            (一)亲情的支撑
            (二)爱情的支持
            (三)友邻的相伴
        三、走进孩童生活,寻求心理安慰
第三章 民族文化差异处境中的创伤体验与文学救赎
    第一节 难以融入哈族之伤
        一、汉哈语言和民俗礼仪差异下的孤独之伤
            (一)汉哈语言的不同与不通造就的孤独
            (二)民俗礼仪文化不同导致的疏远之苦
        二、思想观念差异下的孤独之伤
    第二节 民族文化差异创伤的救赎式书写
        一、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二、对汉族身份的超越
            (一)对女性生活状态的关注
            (二)对现代文明的反思与关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李娟作品出版年表及获奖情况
附录二 李娟各版本散文集作品时间整理及目录比较
附录三 李娟随笔和诗集的目录及创作时间整理
附录四 纸质报纸、期刊及网络上的李娟作品汇总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本文编号:39478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9478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8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