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典美学中的“风骨”
发布时间:2025-01-07 01:54
现当代对“风骨”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刘勰《文心雕龙》的《风骨》篇,而对“风骨”的研究和论述大多集中于内容与形式、文学风格等话题,并不以“风骨”的审美蕴藉为重。本文旨在从美学的角度分析“风骨”对于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的审美价值诉求和精神意义,并探讨“风骨”对当下文学创作的启示和意义。本文从总体上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对待“风骨”这一古老而又常新的范畴,运用“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的传统批评方法,进行文献阅读,发现“风骨”的哲学基础“气”,而“气”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成为了重要的哲学范畴。曹丕《典论·论文》使“气”确立了在文论中的地位,刘勰则在“文气”基础上确立了“风骨”理论地位,随后“风骨”被引用到书画理论中,确立了其美学史的重要地位。“风骨”的内涵十分丰富,既是一个美学范畴集群,又是人物品评的经典术语。“风骨”协调了文学语言和思想感情的统一,涉及多种美学风格,其自身又不是某种风格,而其本质是文质论的进一步发展。运用法国泰纳“种族、环境和时代”的“三因素”说进行分析发现,建安风骨与燕赵等北方文化密切相关,进而得出了一地有一地之文风,一代有一代之“风骨”的结论。通过对《风骨》的反复细读,并与重多理论比较...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内容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风骨”的发展
2.1 “风骨”的哲学基础(气)
2.1.1 “气”从自然向人的过渡
2.1.2 “气”向人到文学的过渡
2.2 “风骨”的演变
2.2.1 人物品评
2.2.2 书画点评
2.2.3 诗文批评
2.3 “风骨”的内涵和本质
2.3.1 “风骨”的内涵
2.3.2 “风骨”的本质
2.4 地域文化对“风骨”的影响
2.4.1 地有一地之文风
2.4.2 代有一代之“风骨”
2.4.3 燕赵悲歌与建安风骨
第三章 “风骨”蕴含的审美理想
3.1 “风骨”蕴含的儒家中和之美
3.1.1 雅正
3.1.2 文质彬彬
3.1.3 温柔敦厚
3.2 “风骨”蕴含的道家自然之美
3.2.1 “道”
3.2.2 自然
3.3 “风骨”蕴含的佛禅高妙境界
第四章 “风骨”的审美接受
4.1 隐含读者的预期
4.1.1 知音共鸣
4.1.2 逢迎读者
4.2 期待视野的契合
4.2.1 情绪的感动
4.2.2 阅读的乐趣
4.3 “风骨”的文化阐释
第五章 “风骨”的美学价值
5.1 “风骨”的现实功用
5.1.1 诗歌教化
5.1.2 时代担当
5.2 “风骨”的审美价值
5.2.1 “风骨”的文本审美价值
5.2.2 “风骨”的道德审美价值
5.3 “风骨”的美学地位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4024318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内容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风骨”的发展
2.1 “风骨”的哲学基础(气)
2.1.1 “气”从自然向人的过渡
2.1.2 “气”向人到文学的过渡
2.2 “风骨”的演变
2.2.1 人物品评
2.2.2 书画点评
2.2.3 诗文批评
2.3 “风骨”的内涵和本质
2.3.1 “风骨”的内涵
2.3.2 “风骨”的本质
2.4 地域文化对“风骨”的影响
2.4.1 地有一地之文风
2.4.2 代有一代之“风骨”
2.4.3 燕赵悲歌与建安风骨
第三章 “风骨”蕴含的审美理想
3.1 “风骨”蕴含的儒家中和之美
3.1.1 雅正
3.1.2 文质彬彬
3.1.3 温柔敦厚
3.2 “风骨”蕴含的道家自然之美
3.2.1 “道”
3.2.2 自然
3.3 “风骨”蕴含的佛禅高妙境界
第四章 “风骨”的审美接受
4.1 隐含读者的预期
4.1.1 知音共鸣
4.1.2 逢迎读者
4.2 期待视野的契合
4.2.1 情绪的感动
4.2.2 阅读的乐趣
4.3 “风骨”的文化阐释
第五章 “风骨”的美学价值
5.1 “风骨”的现实功用
5.1.1 诗歌教化
5.1.2 时代担当
5.2 “风骨”的审美价值
5.2.1 “风骨”的文本审美价值
5.2.2 “风骨”的道德审美价值
5.3 “风骨”的美学地位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40243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4024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