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故事新编》之荒诞与启蒙两面性解读

发布时间:2017-05-28 15:08

  本文关键词:《故事新编》之荒诞与启蒙两面性解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故事新编》是鲁迅先生迥异于《呐喊》、《彷徨》的一部小说集。《故事新编》中"油滑"、"反讽"等手法的使用,使其呈现出现代主义荒诞文学的特质,但荒诞也是在理性之光乍隐乍现之际诉说世界的一种方式。鲁迅先生在文本中呈现出古与今、崇高与庸俗、荒诞与崇高的交织,但文本的思想品质并未脱离一贯启蒙主张:在希望中挣扎,在绝望中反击。
【作者单位】: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关键词】故事新编 启蒙 荒诞 油滑
【分类号】:I210.6
【正文快照】: 鲁迅自一九一八年发表《狂人日记》以来,一直被视为对国民劣根性发掘最为深刻的作家。五四作家也习惯性站在国民精神导师的道德制高点对处于蒙昧状态的国民劣根性进行解剖,所以在鲁迅的小说中出现了众多经典的文学形象,诸如阿Q的自我麻醉、魏连殳类知识分子清醒却无可奈何的沦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奇学,陈宝云;“救国”与“救人”——辛亥革命时期与新文化运动时期改造国民性思想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2 王永茂;论鲁迅的进化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3 陈望衡;;炫目的学术景观:美育的凸起——20世纪初社会转型之际美学现象考察之一[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徐纪阳;;“鲁迅传统”的对接与错位——论光复初期鲁迅在台传播的若干文化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卢文婷;;破碎的身/影:续写与对话——《野草》与德国浪漫主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6 陆学莉;;宋元小说中唐侠女形象的嬗变[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武卓斐;;此是有情痴:《世说新语》之“哭”[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8 张连银;;明代科场评卷方式考——以乡、会试为考察对象[J];安徽史学;2006年04期

9 陈占彪;;王的诤臣——胡适论知识分子的角色及使命[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10 吴元康;;1921年初《新青年》同仁之间几则通信的时间问题[J];安徽史学;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荣;;被低估的大师与外省文学的身份认同——兼论文学的地缘政治学[A];“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2011年增刊)[C];2011年

2 张劲松;;晴雯双重人格探微——亦主亦奴的文化悲剧[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肖国栋;;论《野草》的悖论心理结构[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刘晴;;论人物纪念馆的人文精神[A];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新文化精神[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哈迎飞;;论鲁迅的家族意识[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姜彩燕;;鲁迅与实用主义儿童教育思想[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赵京华;;普罗文学的政治性和世界性——重读小林多喜二《蟹工船》兼论20世纪30年代中日左翼文学的同时代性[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文化精神[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易彬;;杂文精神、黑暗鬼影与死火世界——鲁迅与穆旦比较论[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崔绍怀;中国鲁迅《野草》研究史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6 房芳;1930-1937:新文学中民族主义话语的建构[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杨玲;林译小说及其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钟希明;介入公共场域的知识分子写作[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跃华;对人与社会的批判与拷问[D];河北大学;2007年

2 王永平;蚌病成珠—郁达夫的情爱生活与其文学创作[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王丽丽;鲁迅与《萌芽月刊》[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吉瑞;鲁迅与《河南》[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宋丽然;鲁迅:在科学和文学之间[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柏彦飞;“诚与爱”:鲁迅文学中的道德精神[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宇琳;微辞婉晦 精义致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梁健婧;《红楼梦》女性读者的审美心理探微[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孙丽凤;鲁迅与台湾文学的关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袁慎浩;新文化传播视域下的鲁迅与《新青年》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家建;另一种解读:《故事新编》中的蒙太奇艺术[J];鲁迅研究月刊;1999年06期

2 延慧;;《故事新编》表现出的荒诞与崇高[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3 吴小东;;《故事新编》: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梦幻[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10年02期

4 史建海;;《故事新编》中对“看客”油滑消解[J];青年文学家;2010年15期

5 丁颖;;论《故事新编》中的“油滑”叙事与叙事“油滑”[J];山花;2011年14期

6 陶贞安;;论《故事新编》思想与形式上的解构行为[J];芒种;2012年22期

7 刘莹莹;;解析《故事新编》中的“油滑”艺术[J];金田;2013年05期

8 易水寒;《故事新编》三题[J];江汉论坛;2000年11期

9 郑家建;旧事新编、新事旧编的叙事策略——《故事新编》的叙事学研究[J];鲁迅研究月刊;2000年06期

10 张雪莲;反讽的意义——《故事新编》的现代再评价[J];鲁迅研究月刊;200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玉凯;;《故事新编》艺术新论[A];浩气千秋民族魂——纪念鲁迅逝世六十周年论文集[C];1996年

2 王尔龄;;《故事新编》旧闻新谈[A];鲁迅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论文集[C];1991年

3 陈慧忠;;《故事新编》中的现代意识和历史内涵[A];鲁迅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论文集[C];199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林兆华自述《故事新编》[N];北京日报;2003年

2 王敏;从鲁迅《故事新编》看“戏说”[N];文艺报;2004年

3 尹笑非;对鲁迅《故事新编》的新解读[N];社会科学报;2002年

4 广西来宾市 黄惜弟;如何指导孩子花钱[N];云南经济日报;2013年

5 李智勇;从新编绍戏看经典改编[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6 金星;浅谈“掉书袋”式写作[N];文艺报;2014年

7 曹文轩;“咯支咯支”与鲁迅的幽默[N];文艺报;2011年

8 木心;鲁迅祭[N];南方周末;2006年

9 凌河;鲁迅究竟该不该“退出”[N];解放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孙刚;《故事新编》文化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2 安娜·尼科年珂;中西文化原型与《故事新编》[D];吉林大学;2005年

3 方Q趾,

本文编号:4028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4028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a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