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在故居里邂逅旧时光

发布时间:2017-05-30 12:11

  本文关键词:在故居里邂逅旧时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正故事总要有个开始讲述的地方,我爱上故居是从有了邂逅的遐想开始的。常常遗憾,我错过了一个充满浪漫与传奇的年代,那是一个在一切的无常变化中却又有许多不可说明的秩序感的年代。于是我在书中探寻,阅读使一场跨越时空的邂逅成为可能。我去过北总布胡同3号院的“太太客厅”,胡适、梁实秋、徐志摩、金岳霖、费正清都是那里的座上宾;西南联大的教室也是我常常驻足的,听闻一多谈新诗,听冯友兰讲中国哲学史,
【关键词】中国哲学史;冯友兰;金岳霖;总布胡同;徐志摩;梁实秋;《骆驼祥子》;秩序感;《随想录》;老舍先生;
【正文快照】: 故事总要有个开始讲述的地方,我爱上故居是从有了邂逅的遐想开始的。常常遗憾,我错过了一个充满浪漫与传奇的年代,那是一个在一切的无常变化中却又有许多不可说明的秩序感的年代。于是我在书中探寻,阅读使一场跨越时空的邂逅成为可能。我去过北总布胡同3号院的“太太客厅”,胡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海文;;中国哲学“合法性危机”与重写中国哲学史[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陈卫平;;“金岳霖问题”与中国哲学史学科独立性的探求[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陈卫平;;走向现代性与民族性的统一——金岳霖与中国哲学史的学科独立性[A];第三次金岳霖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景海峰;;学科创制过程中的冯友兰——兼论“中国哲学史”的建构及其所面临的困境[A];传统与创新——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柯雄文;施忠连;李武进;;西方哲学对中国哲学史发展的影响[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6 陈卫平;;探求中国哲学史的学科独立性——从胡适到冯友兰[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吴根友;;二十世纪中国哲学史研究的范式及其转换——对冯友兰哲学史范式演变之反思[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三辑)[C];2004年

8 郁有学;;哲学与哲学史之间——从中国哲学史的传统看哲学的性质、作用以及世界哲学的未来[A];传统与创新——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高秀昌;;冯友兰先生重写“中国哲学史”简评[A];传统与创新——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蒙培元;;境界:概念与直觉——评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总结”[A];传统与创新——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永捷;关于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几点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2 高秀昌;“中学西范”依然是治中国哲学史的基本模式[N];光明日报;2004年

3 陈国令;中国哲学史告诉我们什么[N];解放军报;2000年

4 中国哲学、儒学研究专家 南京大学教授、国学研究所所长 阎韬;中国哲学史座谈会为何占有重要地位[N];光明日报;2013年

5 高秀昌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中原文化研究所副所长 研究员;中国哲学史写作范式与创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6 林可济;亲历者回顾1957年中国哲学史座谈会[N];中华读书报;2013年

7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吴根友;“启蒙”观念与中国哲学史写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8 杨海文;“重写”中国哲学史如何可能[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9 方朝晖;中国哲学史:一个亟须重新检讨的学科[N];光明日报;2007年

10 郑家栋;后“疑古时代”的“中国哲学史”写作[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孙立强;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哲学史”书写的尝试与创新[D];黑龙江大学;2011年

2 胡乃望;道德自我与中国哲学史建构[D];黑龙江大学;2009年

3 姜晓辉;论任继愈的中国哲学史观[D];黑龙江大学;2010年

4 郝松松;谢无量哲学史观与研究方法探析[D];西南民族大学;2013年

5 吴斌;论胡适的“中国哲学史”研究[D];湘潭大学;2014年

6 李芬;论冯契叙述中国哲学史的新范式[D];湘潭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在故居里邂逅旧时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71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4071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b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