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视觉奇观与性别意识的表达——萧红的《生死

发布时间:2017-05-31 07:11

  本文关键词:视觉奇观与性别意识的表达——萧红的《生死场》与《呼兰河传》,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萧红的《生死场》和《呼兰河传》借用了美术和电影手法取得了震撼的视觉效果。她的风景和场面描述极其精简,语言富有视觉性且呼应人物的命运。她的人物描写既有很多聚焦镜头下的看与被看的情景,又以广角镜头似的笔法勾画了大地与人的群像,创造了种种视觉性奇观。视觉性的奇观又隐含着作者的国民性批判和性别意识的深刻表达,客观讲述了女性的苦难。
【作者单位】: 玉林师范学院;
【关键词】技术化观视 性别意识 奇观 视觉性
【分类号】:I207.42
【正文快照】: 萧红的《生死场》《呼兰河传》深刻细致地写出了女性的悲苦。有不少论者把原因归结于萧红的身世及其性别经验,但很少人能从写法上进行论述。这两部作品在叙述上隐含的震撼效果,与作家借鉴电影等新媒体元素有关。萧红与鲁迅交往甚密,在某种意义上鲁迅是萧红的文学之父、精神之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春红;走近《呼兰河传》[J];呼兰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2 施久铭;疲惫的终点《呼兰河传》叙述中的时间悲剧[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4年02期

3 危艳萍;;辗转的“荒凉”:《呼兰河传》的回旋式结构[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4 赖彦怡;肖向明;;民俗·启蒙·审美——重读《呼兰河传》[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李鑫伟;;蕴涵于《呼兰河传》中的悲剧意义[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0期

6 黄德烈;试论《呼兰河传》的民俗意蕴[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7 王义祥;论《呼兰河传》的乡土特色[J];呼兰师专学报;1996年01期

8 童金宽;;走出课外练笔的泥潭——阅读《呼兰河传》获得的启示[J];中学生优秀作文(教学);2011年01期

9 顾e,

本文编号:4088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4088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6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