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作家对中国传统文学经典的重构
本文关键词:五四作家对中国传统文学经典的重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经典是传统文学的核心部分,在文学传承中起着重要作用。五四作家对传统文学经典不是全盘否定,而是有所保留和选择,更以进化、人性人情和民间等标准,重释和建构了一批新的经典作品。五四时期的经典重构对于近代思想和文学观有所继承,但更体现了新的思想视野,是现代精神对传统文学的再度发掘和创造。经典重构为新文学寻找到与传统文学的密切关联点,有效促进了新文学被大众接受,并给作家提供了民族化的创作资源,从而使新文学避免走向对民族传统虚无化的道路。这种立足于本土去发现和创造现代的方式,走出了"西化"与"化西"的二元对立,在近现代中西文化关系中具有方法学的意义。文学经典对作家创作、文学和文化传统意义都是深远的,五四时期的传统经典重构尽管也有缺陷,但在今天仍富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五四作家 传统文学 经典 建构
【分类号】:I206.6
【正文快照】: 作者贺仲明,文学博士,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广州510632)。关于五四新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学的关系,一直存在着比较激烈的论争。20世纪80年代前,人们一直揄扬“五四”的反传统精神,并普遍认同“五四”对传统文学的彻底批判和疏离特征。但是,20世纪80年代后,以王瑶为代表的一些学者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晓雷;中国传统文学与个性价值的原始建构(上)[J];平顶山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2 孙琴安;中国传统文学中的民族精神[J];探索与争鸣;2004年06期
3 杨保建;中国传统文学的基本特征与现代意义[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综合版);2004年04期
4 李辉;高职高专院校中国传统文学教学的思考[J];平原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5 朱丽霞;;全国“经济生活与中国传统文学学术研讨会”综述[J];文学评论;2006年01期
6 胡明;;中国传统文学与经济生活[J];学术月刊;2006年05期
7 彭久源;;关于中国传统文学思想的反思[J];文学评论;1986年02期
8 饶德江;中国传统文学思想略论——与彭久荣同志商榷[J];江汉论坛;1987年02期
9 王瑶;;“五四”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学的价值重估[J];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03期
10 朱文华;中国传统文学综论三题[J];河北学刊;199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谭帆;;诗话与评点——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的两种主体形式[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化解危机的文化之道——东方智慧”中文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2 邓新华;;鉴赏与批评的同一——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的形态特征论析[A];东方丛刊(2000年第3辑 总第三十三辑)[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韦金良;从经济角度看中国传统文学[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2年
2 徐兆寿;当代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学精神[N];光明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毛怀娟;中国传统文学与戏剧中的表现主义因素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2 李冠华;超越之思[D];西北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五四作家对中国传统文学经典的重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10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411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