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的民间记忆——以近年来出版的“文革”回忆性作品为例
本文关键词:“文革”的民间记忆——以近年来出版的“文革”回忆性作品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纵观当前对"文革"历史的研究,大部分是政治人物或较为重要的知识分子对"文革"的回忆与研究,或者是对"文革"史的整体研究。利用有关"文革"的民间文献,尤其是来自下层人物的回忆性文字来展开"文革"基层社会史的研究,目前所见还很少,所见的多是这些回忆性著作出版后媒体的报道以及所引起的读书热、怀旧热。因此,利用这些有关"文革"的民间回忆性作品,来展开对"文革"社会史及"文革"对不同阶层人物影响的对比研究,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开始有研究小人物在"文革"期间命运的相关著作,"文革"回忆性作品逐渐从上层走向下层,从主流性"文革"回忆录转为非主流性"文革"回忆录。这种变化打破了"文革"研究领域的沉闷局面,丰富了"文革"史研究的材料来源,使"文革"史研究突破官方历史的特征,向真正的历史研究回归。丰富的"文革"回忆录材料,围绕作者本人的经历展开,是研究"文革"时期民间社会生活史不可多得的资料。有关"文革"的这些回忆性作品,无疑是平民的历史,它不仅构成了宏大叙事的有力补充,也使得历史变得鲜活起来,有助于反思"文革"留在国民身上的各种潜在的印记。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历史学院;
【关键词】: “文革” 民间记忆 回忆录 下层人物 民间文献
【分类号】:I207.5
【正文快照】: 近年来关于“文革”时期文献记录的焦点逐渐从社会上层转移到下层社会,一些下层社会的“文革”亲历者基于自身的痛切经历,也开始拿起笔来回忆、反思、剖析“文革”。在这类文献中,代表性的有沈博爱的《蹉跎坡纪事》、许燕吉的《我是落花生的女儿》、姜淑梅的《穷时候,乱时候》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裘真;;我的泪落了下来[J];中国记者;1990年03期
2 孔昭琪;真挚朴实,自然流畅——读张杰的回忆性散文[J];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3 张剑舒;;庾信审美回忆性作品语言的修辞艺术——以辞格运用为中心[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3年11期
4 贾植芳;;留在纸上的友情——读尚丁《芳草斜阳忆行踪》[J];雨花;1997年12期
5 金巍;;浅析东北作家的回忆性小说[J];考试周刊;2011年30期
6 瑞勤;;博客留言“摘一摘”[J];少年文艺(上海);2008年11期
7 杨善利;论中国古典抒情诗回忆性意象的审美超越[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袁劲;丁雅诵;;“末世”的“不传”——谈《断魂枪》中的沙子龙形象[J];群文天地;2011年12期
9 杨善利;;略论中国古典抒情诗回忆性意象的超验审美[J];作家;2011年06期
10 黄晓东;;心灵苦难的独特表达——潘军回忆性小说研究[J];铜陵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殷晓芳;;回忆性叙事叙述主体分裂的认知语义分析[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谈凤霞;“人”与“自我”的诗性追寻[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文革”的民间记忆——以近年来出版的“文革”回忆性作品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17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411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