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至唐五代楚辞体哀悼诗的语言风格
本文关键词:先秦至唐五代楚辞体哀悼诗的语言风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先秦至唐五代楚辞体哀悼诗在内涵上呈现出哀怨的心理特征,在形式上体现为:多用位置不固定的语气词和想象类词汇、芳草美树美景类词汇,以哀悼对象定齐言、杂言句式,语气词勾连连贯、绵长的句子链条,游仙境界的长篇结构逐渐过渡为中短篇现实多样性结构,赋法并置强化哀情,呈现出藻丽、哀怨的语言风格。其原因有二:一是人文地理因素铸就了楚人崇尚自由、不重礼法的人文精神;二是哀怨情感为失去理性的情感,其深度和广度因人、因事而异,而不拘定格的先秦至唐五代楚辞体哀悼诗体形式,则适用于这种情感的抒发。
【作者单位】: 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
【关键词】: 先秦 唐五代 楚辞体 哀悼诗 语言风格
【基金】:2016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6SJB750012)
【分类号】:I207.22
【正文快照】: 楚辞体又叫骚体,是战国后期楚国屈原开创、宋玉等后人模仿的一种诗歌形式,它将南方民歌的精华和上古神话传说融合为一体,内容上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想象丰富,感情奔放,富有浪漫气息和浓重的抒情成分。句中或句末常用“兮”“些”“只”等语助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茜;唐五代婚恋小说中的两性情爱关系阐释[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3期
2 范崇高;李明龙;;《全唐五代小说》校勘商议[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7期
3 邹福清;;论唐五代对于笔记体类特征的认识[J];江汉论坛;2011年10期
4 刘果宾;一项弘扬传统文化的重大工程——《新编全唐五代文》介评[J];社会科学辑刊;1992年04期
5 徐子方;《新编全唐五代文》整理札记[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4年01期
6 李海英;;论歌妓在唐五代词发展中的作用[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05期
7 凤录生;唐五代仙侠小说的风格特征[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8 洪豆豆;;唐五代民间词在敦煌的传播[J];理论月刊;2009年09期
9 欧阳沉沉;;唐五代词中的“愁”[J];文史博览(理论);2013年04期
10 周啸天;唐五代词的发展过程[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栩生;;唐五代时人论李白述评[A];中国李白研究(1994年集)[C];1994年
2 刘尊明;;论唐五代词的发展与城市文化的关系[A];东方丛刊(1997年第3辑 总第二十一辑)[C];1997年
3 彭国忠;;唐五代北宋绘画与词[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4 何念龙;;唐五代李白再塑论纲[A];中国李白研究(2006—2007)——李白与当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虎;唐五代小说语词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2 罗宁;唐五代轶事小说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3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宫洪涛;论唐五代北宋的“诗人之词”[D];暨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诗瑶;唐五代小说中的“江湖”观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2 李佳宁;唐五代小说胡人形象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3 罗丝;唐五代涉海小说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4 李占锋;唐五代商贾小说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宫月;唐五代宫廷女性文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郑晓蕾;唐五代僧诗文学批评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7 黄贤忠;论唐五代词与南方音乐的关系[D];西南大学;2010年
8 吴丹;唐五代梦类小说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9 杨雅芳;唐五代商贾题材小说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10 丁思U
本文编号:4610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461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