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意识的转变与研究方法的更新——寻找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新的学术生长点
本文关键词:问题意识的转变与研究方法的更新——寻找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新的学术生长点,,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以民国史为视角,对中国现代文学重新进行学术考察,无疑是一种不同于已往研究的新观念。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产生了一系列较有影响的学术成果。这些成果从另一个方面佐证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术空间拓展的可能性。而问题意识的转变与研究方法的更新是产生这些成果的基本前提,也是寻找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新的学术生长点的充分条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要创新,就要有鲜明的问题意识,要充分尊重民族历史文化,凸显中国现代文学的精神特质;要更新研究方法,在"大历史观"中重构中国现代文学史体系,形成更加科学客观的研究范式和理论体系。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问题意识 研究范式
【分类号】:I206.6
【正文快照】: 近年来,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出现了一种新的研究声音,就是所谓的“民国文学”研究。这些研究的主要成果有张中良先生提出的“民国史视角”,李怡先生提出的“民国机制”,韩伟提出的“民国性”内涵,以及一些有关民国文学研究的论著。这些成果是对三十多年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童庆炳;;文学研究如何深入历史语境——对当下文艺理论困局的反思[J];探索与争鸣;2012年10期
2 韩伟;;“民国性”:民国文学研究的应有内涵[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圣传;;审美之维——童庆炳先生的文艺思想及其时代命题[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2 袁晶;;“百年文学理论学术路径的反思”学术研讨会综述[J];文化与诗学;2012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弓;;现代文学的历史还原与民国史视角[J];湖南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2 秦弓;;从民国史的视角看鲁迅[J];广东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3 李怡;;民国机制:中国现代文学的一种阐释框架[J];广东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4 李怡;;“民国文学”与“民国机制”三个追问[J];理论学刊;2013年05期
5 刘勇;张驰;;文学史的时间意义——兼论“民国文学史”概念的若干问题[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6 王学东;;“民国文学”的理论维度及其文学史编写[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年04期
7 李怡;;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叙述范式[J];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8 陈国恩;;民国文学与现代文学[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9 张桃洲;;意义与限度——作为文学史视角的“民国文学”[J];文艺争鸣;2012年09期
10 李怡;;宪政理想与民国文学空间[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寿桐;中国现代文学学术规范笔谈[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2000年04期
2 张莉;多向的思维 新颖的理论─—《评中日现代文学比较论》[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杨昌江;中国现代文学的总主题[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4 ;现代文学的合理性意义[J];文艺理论研究;2002年02期
5 汪应果;关于中国现代文学观念的几点思考[J];文艺争鸣;2002年04期
6 卢学英;现代文学教学改革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07期
7 徐志伟;“中国现代文学专家学术座谈会”综述[J];文学评论;2003年06期
8 季玢;“中国现代文学学术史”建构刍议[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9 本刊编辑部;关于设立“中国现代文学关键词”栏目的说明[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10 解志熙;《中国现代文学的文献问题座谈会》共识纪要[J];鲁迅研究月刊;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雪松;;20世纪初叶现代文学与现代出版的关系演变考[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2 王文英;;一个城市与文学的关系——上海的现代文学(提纲)[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李圣;;在高校《现代文学》教学改革中如何运用多媒体课件[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4 王卫平;;现代文学经典的厘定与当代文化建设[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5 陈伟华;;论现代文学经典作品的当代大学教学——以《阿Q正传》为例[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6 哈迎飞;;中国现代文学经典阐释与当代语文教学[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7 旷新年;;现代文学发生中的现代性问题[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8 朱金顺;;辑佚·版本·“全集不全”——读“中国现代文学的文献问题座谈会”论文随想[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学史研究卷)[C];2009年
9 王润龙;;从中国现代文学看文艺与政治的关系[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九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3年年会论文集[C];1993年
10 杨洪承;;上海与中国现代文学社群的关系考[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三定;“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建构[N];文艺报;2012年
2 袁盛勇;“中国现代文学”:命定会受到质疑[N];社会科学报;2003年
3 杨阳 王泽龙;评李蓉《中国现代文学的身体阐释》[N];光明日报;2010年
4 刘保昌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反思“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祝晓风;2005,见证文学研究“史料年”[N];中华读书报;2005年
6 张清芳;日本现代文学如何摆脱困境?[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7 易晖 中国现代文学馆;发掘中国现代文学新史料[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金惠俊 韩国釜山大学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的韩文翻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张岩 辽宁大学历史学院;现代文学中的神话书写[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10 颜同林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方言入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林非;理性话语与中国现代文学的理性精神[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高群;清末民初教育制度的变革与现代文学的建构[D];苏州大学;2007年
3 赖斯捷;近现代湖南报刊与现代文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雷启立;印刷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周海波;现代传媒视野中的中国现代文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崔一;韩国现代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研究[D];延边大学;2002年
7 申宜f
本文编号:4688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468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