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6-05-20 18:04

  本文关键词:如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应突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结合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从论题研讨式、诗词吟诵式和作品改编表演式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20年 09

1月 2

De e e 0 9 c mb r 2 0 V0.7 No6 1 2 .

第 2卷第 6 7期

J OURN 0NG AL 0F L YAN UNI ERS T V IY

如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张毅

(龙岩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福建龙岩 34 1 ) 60 2 摘要: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应突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结合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实践,论题研讨式、从诗词吟诵式和作品改编表演式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

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自主学习;古代文学;学改革;教思考与实践中图分类号: 6 2 G4. 0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6 3 4 2 (090— 0 2 0 17— 6 92 0)6 09— 3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邃厚重、灿烂辉煌,具有很强的教育作用和美感作用。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中国古代文学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最早开设的基础课程

代教育中,教育内容极大地丰富,“一改古代教育偏重人文古典学科的传统,自然科学占有重要地位。”l[2 1 t具有历史传统的中国古代文学日渐受到冷落,这不禁让所有从事国学教育的专家学者们担忧。高校古代文学教师也一致认为。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由国内教育界权威顾明远担任主编的《教育大辞典》教育观的现代化”对“的解释中强调: 应当“在社会上,特别在教育工作者中树立符合时 代潮流的现代教育价值观、质量观、才观、人学生

之一。自我国建设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以来,即开设了此课程。它不仅承担引导学生掌握中国文学史 这一庞大知识结构体系的任务 .还承担提高学生基

本素质和传承祖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任务,重要性其 是显而易见的。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价值观念的转

观、教学观等,以奠定教育现代化的思想基础”。还指出:教育方法摒弃呆读死记,“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开拓创新精神。”1[ 1大多数专家在不断地思 考如何改变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在现代教育中的尴

变.貌似与社会经济发展脱钩的中国古代文学在中 文系学生眼里几乎成了“故纸堆”认为此课程不能

,

产生巨大经济效益。《中华儿女 青联刊》 20年 (0 8 l )“ 0月在靳欣:给诗词泡在唐朝”嫁一文中记载已故国学大师张中行先生曾对被称为“才女尽心” 的靳欣说:比如你作了一首好诗,填了一首好词,“ 想换一块烤白薯吃也办不到,更不要说‘’还发了。

尬处境时,都强调必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是树立以学生

为中心的教育观,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他

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充分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 的现代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 之者。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好【t 2 6

能找到几个傻子干这种事吗?所以“”背一首古诗不 如唱一首流行歌曲”前者赚不到一分钱,者却可,后 以名利双收;习英语至少可以当家教,学收几个学

主人,积极主动参与每一个过程,,积极主动探求传统文化知识,于思考,勤开拓思想,在自主学习中并 培养团队精神。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的乐趣和现实作用。在这个 过程中,教师既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是指又导者、咨询者和鼓励者,生既是学习活动的参与学

生,挣一点外快,补生活;习应用文写作,公贴学在务员考试中还能占一点优势。在有些学生的意识 中,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失去了它的社会价值。无论老师在课堂上如何神采飞扬地阐明中国古代文学所具有的深厚内涵及其对个人素养所具有的熏陶作用。也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老师激情洋溢的语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在现 收稿日期:09 0一 l 20— 8 2

者,又是学习的管理者,习活动的最终受益者。学 作为一名高校中文专业的古代文学任课教师,

作者简介:张毅 (9o _ )女, 17 _,福建福清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明清文学。

如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本文关键词:如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6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476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d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