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魏燮均辽宁景物诗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辽宁大学》 2011年
魏燮均辽宁景物诗研究
付长玉
【摘要】:由“关外诗人,惟子亨一人”、“文压三江王尔烈,字震九州魏子亨”的赞誉我们可知魏燮均在当时的东北文坛享有盛誉,但是如此才华横溢之人及其力作《九梅村诗集》则长期被忽视,这可以说是东北文坛的损失,鉴于此,本文从其《九梅村诗集》中描写辽宁的景物诗及其艺术特色两部分来对魏燮均诗作加以研究。 第一章:主要是对其景物诗按景点和地点加以分类进行梳理,共分为千山景物诗、医巫闾山景物诗、龙首山景物诗、大连景物诗、沈阳景物诗、海城景物诗、铁岭景物诗、岫岩及辽宁其它景物诗八类,并在对其赏析的同时发现其不同地点景物诗的与众不同之处。 第二章:此章主要是对魏燮均辽宁景物诗艺术特色的探析,在第一章的基础上把其辽宁景物诗的艺术特质归纳为以下四点:雄浑豪放清新自然的诗风;构图如画情景交融的意境;语言精炼修辞多样的表述;真率灵动人化景物的建构。此艺术特点虽不是魏燮均所独有的,但是在读其辽宁景物诗时能被我们所深深地感知。 魏燮均是清代东北重要的诗人,对其诗歌的探究将对推动清代东北诗坛研究有所帮助。本文从其辽宁景物诗入手,期待能够对挖掘东北古代文学的宝藏、展现东北的自然及人文景观的意韵及帮助辽宁各地景观的重建,实现其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双重意义方面做出一点微薄的贡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207.2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健文,,张树堂;辽宁省东部山区泥石流形成因素的探讨[J];山地学报;1995年03期
2 胡友峰,岳介先;美学研究的精英立场与大众立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3 黄小妹;试论杜甫秦州诗的新变[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陶礼天;《出三藏记集》与《文心雕龙》新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5 潘啸龙;《诗经》抒情人称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6 钱雯;清峻:嵇康的玄思与诗情[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7 李新;赵欣若;;杜严“睚眦”考,反证多隐匿——与丁启阵先生商榷[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8 邓新华;“以意逆志”论——中国传统文学释义方式的现代审视[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9 李健;比兴思维与意境的创造[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10 李映山;《文心雕龙》“心”解[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超;;明人夏言词与稼轩词比较刍议——以夏辛二人信州词作为中心[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刘尊明;;历代词人次韵辛弃疾词的定量分析[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陈水云;张清河;;陈维崧《湖海楼词》文学接受述论[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唐圣;;论美学的边界[A];“和谐社会中的美学与高校美学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锦绣;;唐开元二十五年《仓库令》所载给粮标准考——兼论唐代的年龄划分[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6 董运庭;;论《离骚》中的三次“遨游”与屈原的“路”[A];中国楚辞学(第一辑)——2002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2年
7 熊飞;;韩愈“以文为诗”的历史渊源及其创新与贡献[A];唐代文学研究(第十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8 韩成武;;再论唐诗地名的使用艺术[A];唐代文学研究(第十一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邓锡斌;;李白诗中地名用法浅探[A];唐代文学研究(第十一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张忠纲;;杜甫献《三大礼赋》时间考辨[A];唐代文学研究(第十一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伏俊连;俗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陈才智;元白诗派成立之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徐东日;李德懋文学研究——兼与中国文学相比较[D];延边大学;2002年
4 王毓红;历时与共时:《文心雕龙》与《诗学》体裁理论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5 叶帮义;北宋文人词的雅化历程[D];苏州大学;2002年
6 刘文勇;价值理性与中国文论[D];四川大学;2002年
7 傅阳华;明遗民画家若干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8 朱海燕;明清易代与话本小说的变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9 朱红;唐代节日民俗与文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郦波;王世贞文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蕴华;试论李渔的小说创作[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黄亚卓;陆机诗歌美学风格论[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王晓顺;龚鼎孳贰臣心态与诗歌创作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4 刘洁;神理与诗情——论船山诗学的超越本质[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5 鲍远航;论杜甫的政治改良思想[D];河北大学;2001年
6 宋志军;范成大诗歌新探[D];河北大学;2001年
7 徐茂雯;陈子龙诗学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8 余意;论宋代文人雅词的审美品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周玉梅;周邦彦词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于宝莲;唐代叙事诗的发展综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洁;论李白景物诗的“奇气”[J];求索;1983年03期
2 钱叶春;李白景物诗中的生命意识[J];名作欣赏;2005年04期
3 刘友林;远岫争辅佐 千岩自崩奔──试论杜甫在景物诗发展中的地位[J];杜甫研究学刊;2000年02期
4 毕宝魁;;魏燮均生平及《九梅村诗集》之价值[J];文学前沿;2008年02期
5 程显;历史沧桑 兴废由人——读魏燮均《金州杂感十二首》[J];大连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6 李茂林;;海南景物诗[J];椰城;2007年11期
7 余彦文;;泛谈苏东坡的景物诗[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1982年03期
8 刘学忠;;试论杨万里的景物诗[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1987年04期
9 马立华;山水草木皆含情——古代景物诗情蕴例谈[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10 赵一璐;;清代辽宁铁岭士人魏燮均作品考评[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梁青;;《新撰万叶集》中和歌与汉诗的对应——以主题为中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镇;;古代山水诗简析[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毕宙嫔;“诗性智者”[D];苏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长玉;魏燮均辽宁景物诗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2 吕辉;林逋诗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英芳;王涯诗歌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4 朱德华;寒烟疏雨愁多少——张玉娘及《兰雪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计虹;“小李杜”古体诗比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6 桂万保;论抗战前期艾青的诗歌创作与活动[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7 裴殿玲;江总与宫体诗[D];华侨大学;2012年
8 王瑞;清代盛京书院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9 矫彩霞;清代千山诗歌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10 岳明浩;杨弘道及《小亨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魏燮均辽宁景物诗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8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47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