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研究式教学的课堂结构分析.doc
本文关键词:古代文学研究式教学的课堂结构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网友hnet653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古代文学研究式教学的课堂结构分析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古代文学研究式教学的课堂结构分析吴大顺(怀化学院中文系,湖南怀化,418008)摘要:“课前预习——课堂讲授——课后练习”这种传统的古代文学课堂结构往往强调系统的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积极参与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课前准备—协商会话—教师总结”的研究式教学的课堂结构则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真正落实了研究式教学模式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关键词:古代文学教学;研究式;课堂结构;学生中心An Analysis on Class Structure of Research-based Teaching of AncientLiteratureAbstract: "Pre-class work - classroom teaching - after-school practice," this traditional classstructure of ancient literature tends to emphasize systematic teaching of knowledge whileneglecting students’ awareness of active particip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their creative ability;while the class structure of research-based teaching, "pre-class preparation - consultation session –teachers’ summary ", places more emphasis on students’ active role and awareness of participation,thereby guarantee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udent-centered and study-centered teachingphilosophy in the research-based teaching model.Keywords: ancient literature teaching; research-based; class structure; student- centered一、课堂结构概述“结构”一词,在中国古代本来是“连结构架,以成屋舍”之意,后来逐渐引申为诗文书画或其他组织体各个部分的搭配和排列。英国著名人类学家拉德克利夫—布朗在其《社会人类学方法》中说:“结构这个概念是指在某个较大的统一体中,多个部分的配置或相互之间的组合。”[1](第 140 页)布朗对结构的定义,比较符合现代社会对结构一词的理解和使用。目前研究教学结构的学者们认为,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也是教学系统中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2]。它所体现的是教学活动的要素组合关系。而本文所要讨论的课堂结构,主要指在一个相对独立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教学内容的安排及教学环节的排列顺序。它所体现的是相对独立的单元时间内教学各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组合与排列。课堂结构是教学结构的主要呈现形式。一般而言,大学课堂的单元时间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次授课时间,基本保持在 90 分钟至 120 分钟,即两节课或三节课左右。二、传统的古代文学课堂结构分析古代文学课程是一门历史久远、积淀深厚的课程。在以往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该门课程“以文学史为讲授的基本线索、作品阅读分析为主体教学内容、选修课为补充”的基本知识模块,在教学观念上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和扎实的文史基础,要求学生博闻强识。是比较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因此,目前古代文学课堂讲授,基本上成了老师自我表演的场所,教师们从头至尾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地讲述,学生则始终以听课和记笔记为主,一直处于被动接收信...息的状态。现在很多人津津乐道的多媒体课件,对大多数人来说,只是将由人灌输变成由机灌输而已,有人戏称为机灌式。在去年的一次学生听课意见座谈会上,竟然有不少学生说:“大学的老师都是自我表现狂。”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学生之言未免带有不满的情绪,但是他们没有完全冤枉老师,我们长期以来坚持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是这样吗?传统的古代文学课堂结构本来也无可厚非,“课前预习——课堂讲授——课后练习”的结构还是基本合理的,如果能将每个环节落到实处,除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无法体现外,知识传授的效果应该是可以保证的。现在的问题是,在“课前预习——课堂讲授——课后练习”的课堂结构模式中,老师们对课前预习和课后练习两个环节的重视严重不够,教师们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中间的课堂讲授环节上,课堂结构变成了单一的教师所传授知识的简单排列与组合。这样一来,课堂结构为变相的知识结构所代替。显然,这种课堂结构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一是忽略了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尤其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课堂的时间全被教师所占用,而课后又不能及时得到教师的指导,学生实践的机会很少,很难使课堂向课外有效延伸,也很难使学生的知识有效迁移和内化,培养出来的学生则只会掉书袋,缺乏创新能力。三是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从当今社会对人才需求看,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受到严重挑战,随着人才的社会化、市场化,一方面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形式日趋严峻;另一方面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调专业素养、综合能力和创造意识。总体上看,大学古代文学传统的课堂结构还是比较单一的,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方面存在明显缺陷,强化课前预习、课后练习,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将是我们教学改的革努力方向。三、古代文学研究式教学的课堂结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的,而是由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包括教师提供的指导与帮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的。所以“情境创设”、“协商会话”和“信息提供”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基本要素。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强调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而不是课堂的“主宰”和知识灌输者[3]。高校中文专业的古代文学课程研究式教学就是在西方建构主义学习、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针对传统的古代文学教学弊端提出来的。研究式教学模式的主要目的在于构拟出一套能激活学生探究热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独立解读文本和审美感知能力的教学模式。研究式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强调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其核心是研究,即对事物真相、性质、规律的探究,是对学生未知领域的探索,关键是激发学生探索真理的乐趣和创造欲望。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还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了适应古代文学研究式教学模式的要求,其课堂结构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在“课前预习——课堂讲授——课
12>
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系统无法检测到您的Adobe Flash Player版本
建议您在线安装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 在线安装
本文关键词:古代文学研究式教学的课堂结构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4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49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