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金瓶梅》与佛教,,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湖南师范大学》 2013年
《金瓶梅》与佛教
陈思
【摘要】:长久以来,古代文学与宗教的研究始终是学界关注的重点问题。就截取一个时段来看,元明清时期的宗教与文学研究可以分为戏曲与宗教的研究和小说与宗教的研究。其中,小说中的一个分支白话长篇小说与宗教的研究是一个热点,学界主要集中在《西游记》、《红楼梦》与宗教的研究上,但对《金瓶梅》与宗教的关系的研究倾注的精力较少,可挖掘的空间较大。宗教当中的佛教对《金瓶梅》的影响极为深刻,并非简单的借佛教劝惩,本文力图从文本的具体解读出发,结合时代特点,力图剖析作者的创作原旨,研究佛教与文学的双向互动。 本文分四章,前有引言,后有结语。 第一章:以文本中出现的净土宗尼僧和教僧代表,结合作者对他们的评价,解读这些净土宗僧侣形象。尼姑宣卷这类活动娱乐性质很浓,分析主要人物的丧礼,可以了解到世俗社会中对疾病与死亡的处理在佛教这一块都是依靠净土宗的,将佛教净土宗的活动与道教的活动进行对比,可知净土宗的经忏更为普及和平民化。最后论及净土宗在明代的发展和影响,由文本来印证净土宗虽然深入到西门庆家族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影响并不大。 第二章:《金瓶梅》当中的胡僧形象有不同于以往的价值与意义,结合密宗文化在元明两代的发展和影响,得出密宗双修对作者创作的影响以及作者创作胡僧这一形象的意图,探究《金瓶梅》为何会成为色情小说的滥觞。 第三章:结合文本描述的禅师形象,由佛教典籍的描述来印证禅师特质。在明代禅宗衰落的大背景之下,愈是需要塑造这种能够严格持守色戒的禅师形象,这代表了通俗小说作家的一种倾向。 第四章:从价值取向的角度探讨佛教净土思想对作者构思创作的影响。作者用心良苦地呈现一个人人身处其中而不知的不净世界,两性交媾的文字也是为展现不净服务。作者以书中的人物命运来印证佛教四大、五蕴、八苦等教理,这正是佛教价值体系对作者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207.41;B948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邓锐龄;;《贤者喜宴》明永乐时尚师哈立麻晋京纪事笺证[J];中国藏学;1992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付湘龙;佛教与晚明杂剧创作[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吴三文;佛教与晚明拟话本小说创作[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颂;乾嘉文言小说作者阅读视野与作品故事来源(续)[J];蒲松龄研究;2003年02期
2 张文澍;蒲松龄远祖蒲鲁浑与蒲居仁小考[J];蒲松龄研究;2004年03期
3 周晓琳;“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续)——蒲松龄“孤愤”心态新探[J];蒲松龄研究;2004年04期
4 雷汉卿;《聊斋俚曲》方言词零札[J];蒲松龄研究;2005年01期
5 刘琦;;清代文言小说女性形象“陌生化”审美效果[J];蒲松龄研究;2007年03期
6 王恒展;;《毛大福》本事考论[J];蒲松龄研究;2009年01期
7 苏家庆;林若红;;《醒世姻缘传》写作地点考证(续)[J];蒲松龄研究;2009年01期
8 苏家庆;林若红;;《醒世姻缘传》写作地点考证(续)[J];蒲松龄研究;2009年02期
9 刘琦;;清代文言小说女性形象研究现状[J];蒲松龄研究;2009年02期
10 刘富伟;;论胡适的聊斋学研究[J];蒲松龄研究;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劲松;;晴雯双重人格探微——亦主亦奴的文化悲剧[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晓琦;;顺治与《红楼梦》关系简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闫爱宾;;钱弘俶、汉传密教与宝箧印塔流布[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4 刘明杉;;明代前期祭瓷的种类、功能及地位[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5 李俊甲;;民间传说体现出的明末清初四川社会和张献忠——以历史学的观点考察传说[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6 高新民;高原;;岐黄文化与庆阳远古文明[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7 赵永生;王维;;岐黄文化在庆阳的传承与发展[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8 吴海涛;;元明之际淮北地区的社会变迁[A];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辛德勇;;论所谓明铜活字印书于史初无征验——附论明代的金属活字印本[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10 李建平;;明末清初北京社会的急剧变化[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志刚;《金瓶梅》叙事形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红莉;从文化角度谈旅游宣传资料的翻译[D];河北大学;2009年
2 张欣;乐亭皮影的佛教因素探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杨秋利;《醒世姻缘传》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卢莹;清代东北地区物产变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影;明代南京都察院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文竹;明朝中后期的商业走向及其策略变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钟锐;从语义学角度看《红楼梦》文化特征词语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陈玉大;奈达功能对等理论与政论文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宋宛蓉;关联理论框架下《红楼梦》隐喻翻译的效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罗颖虹;霍译《红楼梦》人名英译的审美缺失与补偿[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吴建国;明清拟话本小说创作与时代文化精神[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年04期
2 吴建国;从《欢喜冤家》看晚明文人价值观念的变更[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01期
3 萧相恺;由错位到逐渐重合——宋前小说及其观念的历史变迁[J];明清小说研究;1998年01期
4 吴建国;《三言》、《二拍》与雅俗文化选择[J];中国文学研究;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远芬;谈胡适对《金瓶梅》的认识[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2 毛忠贤;《金瓶梅》人物行为的伦理思考[J];九江师专学报;1988年04期
3 王汝梅;“李渔评改《金瓶梅》”考辨——兼谈崇祯本系统的某些版本特征[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2年05期
4 方进玉 ,张晓华;“红旗剧团”为什么非要排演《金瓶梅》?[J];记者观察;1994年04期
5 杨敏;从《金瓶梅》梦境的情调看作者的创作意绪[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1994年02期
6 马理;世纪末的困惑──论《金瓶梅》与晚明文人的价值失落[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7 许振东;欲的双向呈示——论《金瓶梅》两个世界的深层意蕴和文化内涵[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8 史铁良;20世纪《金瓶梅》作者研究概述(上)[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3期
9 程启贵;《金瓶梅》研究奇人苟洞[J];江淮文史;2004年02期
10 张艳萍;明代心学与《金瓶梅》[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巧英;;净土宗形成探源[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黄夏年;;佛教在历史上促进民族团结的作用与现代意义[A];宗教与民族(第五辑)[C];2007年
3 王星;;《金瓶梅》中的一首“性病诗”[A];中国性学会成立十周年首届中国性科学高级论坛论文汇编[C];2004年
4 唐吉思;;蒙古族地区佛教发展的特点及基本趋向[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王汝梅;;缅铃的功能及其在古代性文化中的真面目[A];中国性学会成立十周年首届中国性科学高级论坛论文汇编[C];2004年
6 吴攀升;;五台山旅游资源优势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张进德;张扬;;试论《金瓶梅》对颂“情”传统的颠覆[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8 王岗;;燕地佛教之始兴述略[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北京史专题研究[C];2007年
9 黄粉保;;《金瓶梅》英译本误译解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10 郑立德;;《红楼梦》人名谐音拾趣[A];红学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小民;[N];东方早报;2011年
2 夏末;[N];中国艺术报;2011年
3 宁宗一;[N];人民政协报;2003年
4 演讲人 王汝梅;[N];光明日报;2011年
5 顾关元;[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6 李印来 王珍;[N];中国民族报;2004年
7 温金玉;[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8 宋锡同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范昕;[N];文汇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张世辉 方立天 俞学明;[N];中国民族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明远;《金瓶梅》诠释史论[D];山东大学;2010年
2 孙志刚;《金瓶梅》叙事形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阮氏玉华;越南语佛教词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阮氏玉华;越南语佛教词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马军;唐代长安、沙州、西州三地胡汉民众佛教信奉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霍现俊;《金瓶梅》艺术论要[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海峰;唐代佛教与法律[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8 于海波;清代净土宗著述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KIEU THI VAN ANH(乔氏云英);越南北方佛教女性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10 释见证(古骐瑛);佛教题材展览规划与效能探析[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思;《金瓶梅》与佛教[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2 张雪芹;《金瓶梅》梦幻描写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3 赵安香;《金瓶梅》熟语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4 李明敏;《金瓶梅》称谓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晓瑜;《金瓶梅》休闲文化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2年
6 孙俊;《金瓶梅》美学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7 赵菲菲;《金瓶梅》运河文化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8 赵晓艳;《金瓶梅》妾妇形象研究[D];北方民族大学;2012年
9 董文静;《金瓶梅》中的法律公案解读[D];江西农业大学;2012年
10 黄伟;西夏与北宋佛教政策和管理比较研究[D];湖北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金瓶梅》与佛教,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9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49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