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学”看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创新——《红楼梦》文学文本研究的方法及其问题
本文关键词:从“红学”看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创新——《红楼梦》文学文本研究的方法及其问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后,"红学"回归文学文本研究的思路有三种:传统方法、西方理论、传统与西方之间的摇摆。这三种思路分别存在文学工具化、非文学性批评、文学性理论原创等需要认真思考和仔细辨析的问题,这些问题或许也是中国当代文艺理念创新的问题。
【作者单位】: 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
【关键词】: 当代“红学” 文学工具化 文学性 理论原创
【分类号】:I207.411
【正文快照】: 十八世纪,《红楼梦》横空出世,其巨大冲击波绵延不绝,形成“红学”,红学有旧红学、新红学、当代红学之分,当代红学总体而言延续了三大学脉:一是王国维1904年的《红楼梦评论》为代表的跨文化背景下的思想哲学研究;二是胡适1921年的《红楼梦考证》为代表的考据学研究;三是俞平伯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宏;语言的魔力与文学文本的开放性[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2 谭笑;刘兵;;科学文本研究中的修辞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9年08期
3 王燕子;;文学现场的文本研究:开放性的文学研究[J];宜宾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4 范司永;;西方文本研究的范式演进:从自足到开放[J];外国语文;2012年04期
5 邓曦泽;;问题研究与文本研究——基于知识生产视角的学术方法论探讨[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6 钱翰;;从作品到文本——对“文本”概念的梳理[J];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7 程广云;解读马克思:从文本到现实生活世界[J];哲学研究;2003年12期
8 姜天翔;;论作者进入小说文本的叙述范式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9 韩晗;;“功能”与“合法性”——从故事到叙事的文本研究[J];邯郸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安启念;;加强文本研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务之急[J];理论视野;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杜小真;;前言[A];法国哲学的现代与未来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李建平;;大力开展文本研究,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A];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3 刘顺利;;在“元文本”与“文本”之间[A];东方丛刊(2004年第1辑 总第四十七辑)[C];2004年
4 陆贵山;;文学研究的综合与创新[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林源;;关于《多余的话》研究提问[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5辑)[C];2011年
6 高省;;思维范式的转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方法论前提[A];当代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6年
7 沈江平;;为什么当今还要研读历史唯物主义——写在马克思逝世120周年之际[A];“历史唯物主义与民族复兴之路”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汶成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文本基础主义:回到文学研究的人文指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贾立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本研究问题[N];人民日报;2003年
3 记者 孙妙凝;《老子》文本研究呈现新动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王t;聂锦芳:在文本中走近马克思[N];光明日报;2014年
5 北京大学哲学系 聂锦芳;文本研究与对马克思哲学的新理解[N];光明日报;2009年
6 北京大学教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课题组成员 聂锦芳;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著作文本研究述评[N];人民日报;2008年
7 聂锦芳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哲学系);重新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现实视角”和“问题意识”[N];长江日报;2007年
8 金华;探寻女性文学本真意义[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孙妙凝;在流变视角下重新审视“文本之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10 段建军;文艺学界热议学科危机[N];社会科学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赛吉拉胡;叙事民歌表演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2 张京楣;基于统计方法的文本风格分析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樊兆红;科技文本俄汉语言对比及其翻译方法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2 李月;民国小学国语教科书文本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朱未弟;副文本理论视角下《三言》英译本中副文本及其功能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6年
4 闫丽丽;《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文本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4年
5 廖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文本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6 周红兵;穿越之旅:作品—文本—互文[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7 赵小谦;短文本指纹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从“红学”看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创新——《红楼梦》文学文本研究的方法及其问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46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504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