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野的呼喊:萧红小说中的“亲子之爱”
本文关键词:旷野的呼喊:萧红小说中的“亲子之爱”,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萧红小说中的"亲子之爱"呈现出"彼此隔膜""脆弱残破""悲剧底色"等特质。小说中"亲子之爱"的描绘,在审视交织着批判的立场下呈现出一种从旁支走向主线、从解构到重建的趋势。萧红在小说中对"亲子之爱"的描绘,既是作者亲情观在小说中的投影,也是作者独特文学创作观的折射。
【作者单位】: 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关键词】: 萧红小说 亲子之爱 亲情观 人生境遇
【分类号】:I207.42
【正文快照】: 萧红作为一个出走的娜拉,她的小说文字本真质朴,多源于真实的生活体验。她小说中对“亲子之爱”的描绘具有自身的特色,并在创作中呈现出“疏离解构——纠结重建——回归眷恋”的趋势,折射出作者曲折的心路历程与独特的文学观,也反映出以萧红为代表的一代作家的孜孜探求。一、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春英;生命体悟:萧红小说的深层哲学意蕴[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2 徐妍;萧红小说中的女儿性[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3年04期
3 赵欣若;人类情感的缺失:萧红小说独特的表现视角[J];河北学刊;2004年05期
4 张永辉,王淑玲;萧红小说略论[J];柳州师专学报;2005年03期
5 何江凤,黄康斌;论萧红小说的女性意识[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6 李琦;;论萧红小说艺术的独特性[J];固原师专学报;2006年01期
7 李军;;辗转在“漂”与“游”之间的精神独行者——漂泊意识对萧红小说创作的影响及其形成动因[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8 段榕;;略论萧红小说中的身体在场感——以萧红小说中的生殖场景为例[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9期
9 魏婷婷;;萧红小说研究综述[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年02期
10 张云霞;;论萧红小说的现代化意义[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司念;论萧红小说的生命精神[D];安庆师范学院;2015年
2 李美溧;萧红小说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关系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
3 沙媛媛;萧红小说的空间叙事[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张芳明;萧红小说的创作历程及传播[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冯健飞;论萧红小说的文化批判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程金芝;萧红小说的原型解读[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齐秀娟;地域文化视野中的萧红小说及其创作心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军;漂泊意识与萧红小说再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陈晓霞;萧红小说创作新论[D];四川大学;2006年
10 孟娜;论萧红小说的蒙太奇叙事[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旷野的呼喊:萧红小说中的“亲子之爱”,,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63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506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