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海派文学研究的困境及其转机——以“海派”的命名为视点

发布时间:2017-07-01 21:25

  本文关键词:海派文学研究的困境及其转机——以“海派”的命名为视点,,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海派文学"的命名及其构建受制于"消费主义""都市文化"的当代语境,具有"后置性"特征,由此生成的"物质文化—思想文化"研究范式带有"预定论"色彩,其限度极为明显。它所构建的是一种"去政治化"的研究框架,还原的是一种缺乏价值的文学形态;抹除了文学个体的生存困境;从整体上抽空了现代文学的历史语境;隐藏的是"反左翼"的姿态。跳出现有研究范式,在与左翼文学的"共生互动"中理解"海派",蕴含着海派文学研究"历史化"走向深入的可能。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海派文学 命名 范式 困境 历史化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4AZW015)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4B51)
【分类号】:I206.6
【正文快照】: 199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性和城市文化视角的引入,海派文学/文化研究成为热点。从最初的为海派“正名”到对新感觉派作家的深入研究,从对张爱玲海派特质的挖掘到对一些边缘作家的打捞,海派文学研究已经初步确立了自己的作家谱系和研究维度。然而,与研究成熟相伴而来的是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海派文学的传统[J];文艺理论研究;2002年02期

2 杨迎平;海派文学研究综述[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陈思和;;复杂的叛逆性——现代海派文学的特点[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孙建巧;;还原海派——评黄德志《20世纪30年代海派文学研究》[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5 陈绪石;;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游移的家——论海派文学的中国传统家文化主题[J];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6 张鸿声;郝瑞芳;;海派文学的法国文化渊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7 黄田心;;都市的另类梦幻——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海派文学对于都市态度的摇摆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7期

8 应光耀;论海派文学的弄堂文化景观[J];当代文坛;1994年05期

9 黄建生;重看海派文学的商业性[J];江海学刊;2000年02期

10 张鸿声;都市大众文化与海派文学[J];郑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斤夫;;文学“特区”与海派文学[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3)[C];2009年

2 黄乐琴;;鲁迅论海派[A];鲁迅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论文集[C];1991年

3 李楠;;四十年代海派都市文学的走向——由两篇小说佚文说开去[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金莹 张滢莹 何晶;作家使命与海派精神[N];文学报;2012年

2 记者 陈熙涵;海派文学为南方审美提供了坐标[N];文汇报;2010年

3 韩浩月;“京派”“海派”再来一场文学之争?[N];工人日报;2010年

4 ;20世纪30年代文学的京派与海派[N];文汇报;2003年

5 王琪森;怀旧的人文价值和历史语境[N];文学报;2006年

6 邓金明 上海大学文学院;海派文学中的“上海时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7 钱乃荣;重读鲁迅论海派[N];东方早报;2012年

8 记者 祝晓风;“海派作家”重要作品《补情天》被发现[N];中华读书报;2005年

9 上海大学文学院 邓金明;海派文学中的上海时间[N];社会科学报;2012年

10 李今(现代文学馆);北方蕴藉 南方风流[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赵元蔚;海派文学与消费文化[D];吉林大学;2008年

2 孙琳;变异与重组:海派文学的历史转型研究(1927-1937)[D];南开大学;2013年

3 张艳梅;海派市民小说与现代伦理叙事[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楠;晚清、民国时期上海小报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洋洋;1930-1940年代海派文学城市空间叙事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李鑫;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海派女作家的上海书写[D];黑龙江大学;2015年

3 张璐;30年代海派作家对法国文化的接受[D];沈阳师范大学;2016年

4 文艳霞;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海派作家的“唯美—颓废”叙事[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李铮;“酒吧”与“弄堂”建构的“新海派”小说风情[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林红英;社交舞与海派作家笔下的浮华都市[D];厦门大学;2009年

7 王丽丽;海派文学中女性形象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8 任静;海派女作家笔下的上海生活[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易小亮;四十年代海派女作家小说的“病”妇形象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何爽;“回不去的家”—30年代京派海派文学的“还乡情结”[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海派文学研究的困境及其转机——以“海派”的命名为视点,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75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5075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5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