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反应批评视阈下的《雷雨》
本文关键词:读者反应批评视阈下的《雷雨》
【摘要】:曹禺的《雷雨》是一部一经问世就颇有争议的作品,由于《雷雨》丰富的思想内涵以及作家特殊的人生哲学,导致一直有大量的文学评论和研究伴随着它。本文不同于前人对该作品人物、主题、作家等方面的研究,而是把它放在读者反应批评的视阈下去解读它之所以被众说纷纭、备受争议的的原因。主要从文本结构、读者以及接受媒介与手段这三个角度出发,运用读者反应批评的相关理论阐释《雷雨》在接受过程中出现的作品的客观意义超出作者的主观设想、主题与人物的多义性、作品的影视改编等文学现象。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
【关键词】: 读者反应批评 《雷雨》 读者 多义性
【正文快照】: 美国学者M.H.艾布拉姆斯曾在他的《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里指出文学活动是由世界、艺术家、作品和读者四者共同构成。一部文学作品在经由作者创作出来以后并不意味着文学活动的结束,而是要接受读者的再创造。在作品传播和接受过程中,由于媒介和读者的不同,文本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本相;;全本《雷雨》的意义和价值[A];中国戏剧梅花奖20周年文集[C];2004年
2 王晓鹰;;没有鲁大海的《雷雨》[A];曹禺诞辰100周年纪念文集[C];2011年
3 黄维钧;;70年来头一遭 看新版《雷雨》的演出[A];中国戏剧梅花奖20周年文集[C];2004年
4 童道明;;《雷雨》演出的双重意义[A];中国戏剧梅花奖20周年文集[C];2004年
5 石宏大;;试谈《雷雨》中的人物语言[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6 曹树钧;;杜宣对于《雷雨》在国外传播的贡献——纪念杜宣先生诞辰100周年[A];杜宣纪念集[C];2014年
7 廖奔;田本相;童道明;叶廷芳;黄维钧;王育生;顾威;王敏;王蕴明;邹红;刘平;林克欢;徐晓钟;宋国锋;郭媛媛;李鸣春;;永远的《雷雨》 全本《雷雨》研讨会纪要[A];中国戏剧梅花奖20周年文集[C];2004年
8 阿布力米提·艾买提;;《雷雨》的教学赏析[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9 高浦棠;;命运·天意·上帝——《雷雨》的神秘主义思想本体破译[A];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朱栋霖;;经典《雷雨》:从话剧到苏州评弹——纪念曹禺百年诞辰[A];曹禺诞辰100周年纪念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罗桦琳 通讯员 曹晓亮;交易金额1.55亿买家最爱《雷雨》[N];广州日报;2010年
2 魏信国;《雷雨》悲剧变“笑场”,问题在哪里?[N];中国艺术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刘淼;八十岁的《雷雨》不曾老[N];中国文化报;2014年
4 靳海舟;如何评价《雷雨》公益场上观众的笑[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4年
5 何勇海;《雷雨》成“雷剧”?[N];团结报;2014年
6 马以鑫;《雷雨》何以遭遇笑场[N];文学报;2014年
7 马达;话剧《雷雨》遭笑场的背后[N];中国文化报;2014年
8 邱唐;看《雷雨》,,不准笑?[N];解放日报;2014年
9 安琦 市政协委员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雷雨》演出笑场折射出什么[N];联合时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刘蓓蓓;万方:《雷雨》历经80年生命力依旧旺盛[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超;《雷雨》(节选)教学内容及语文核心教学价值建议[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赵倩;论《雷雨》修辞翻译的语用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3 朱全稳;消解与重构[D];河南大学;2015年
4 曹华;论曹禺《雷雨》中的主仆之恋[D];曲阜师范大学;2016年
5 张钟文;女性的自我救赎—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雷雨》和《金碗》[D];西南科技大学;2016年
6 杨文倩;歌剧《雷雨》繁漪的形象分析及主要唱段的演唱处理[D];江西师范大学;2016年
7 夏登武;《雷雨》:多维接受视域中的变异[D];暨南大学;2008年
8 谭苗;从《雷雨》文本到《雷雨》舞台[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谭文慧;关联理论视角下的《雷雨》英译本的对比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3年
10 任振翔;《雷雨》中的话语标记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229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522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