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论新诗用韵的功能——以卞之琳诗为例

发布时间:2017-07-06 15:08

  本文关键词:论新诗用韵的功能——以卞之琳诗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新诗 用韵 语音时间 卞之琳 审美效果


【摘要】:新诗用韵的功能为诗论者所忽视;然而诗韵自成系统,是诗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以卞之琳为代表的新诗人,在诗韵的排列上作出许多尝试;新诗韵的作用就在于减轻意义的重量,使诗歌获得超越意义的审美效果。
【作者单位】: 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新诗 用韵 语音时间 卞之琳 审美效果
【分类号】:I207.25
【正文快照】: 一、关于新诗用韵的几种态度关于新诗用韵,有的作家持反对的态度。戴望舒说:“韵和整齐的字句会妨碍诗情,或使诗情成为畸形的。”1他认为“诗不能借重音乐,要去了音乐的成分”,2而韵恰好是最具有音乐性的成分。戴望舒似乎并不因此反对诗有韵律,只是“诗的韵律不在字的抑扬顿挫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空草;卞之琳先生追思会暨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J];外国文学评论;2001年01期

2 ;著名诗人、翻译家卞之琳逝世[J];新文学史料;2001年01期

3 田静;卞之琳诗歌中的历史[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4 任红;卞之琳诗歌中的“现代”轨迹[J];名作欣赏;2005年14期

5 牛汉;;明澈的眼神——悼诗人卞之琳[J];诗探索;2005年02期

6 任湘云;;时间消蚀生命的叹息——卞之琳《水成岩》解读[J];名作欣赏;2006年10期

7 吉咸乐;;卞之琳诗歌解读[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8 唐慧丽;;卞之琳诗歌的隐蔽结构与对西方“晦涩”诗风的过滤[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年02期

9 王莅;;于“相对”中求真——评刘祥安《卞之琳:在混乱中寻求秩序》[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9年04期

10 赵俊姝;林德福;王晏;;论卞之琳在西南联大的文学翻译成就[J];红河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冷霜;;重识卞之琳的“化古”观念[A];新诗研究的问题与方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肖佳;;卞之琳研究文献综述[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五辑)[C];2008年

3 董洁;;卞之琳的翻译和诗歌创作[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4 陈卫;;含混与现代汉诗写作:以卞之琳三十年代诗歌为例[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陈可培;;在中西文化的交汇点上——读卞之琳30年代诗有感[A];东方丛刊(2001年第1辑 总第三十五辑)[C];2001年

6 唐n\;;辛笛:人与诗[A];看一支芦苇——辛笛诗歌研究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美) 汉乐逸;美与真的发现之旅[N];中华读书报;2010年

2 名章;心仪卞之琳和他的诗[N];中国审计报;2001年

3 万直纯;追求学术精益求精[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4 谢其章;抬头见星 低头见水[N];光明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肖曼琼;翻译家卞之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臧青;卞之琳诗人论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2 孙嘉琪;论卞之琳三十年代诗歌的“化古”[D];南京大学;2011年

3 夏小霞;于空白处延伸[D];苏州大学;2007年

4 郭丽;翻译家卞之琳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董燕;论卞之琳诗歌的“非个人化抒情”策略[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6 石娉娉;卞之琳新诗理论研究[D];扬州大学;2012年

7 戴皓;论卞之琳早期诗歌艺术[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杨培蓓;论卞之琳小说创作和小说翻译[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9 黄瑛蓓;卞之琳诗歌意象及意象思维的西方化[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4年

10 夏莹;卞之琳诗歌语言艺术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266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5266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b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