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府君图片_崔府君和钟馗哪个大_《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崔府君故事流变论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河北师范大学》 2010年
崔府君故事流变论考
张冬冬
【摘要】:崔府君,又名崔判官,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神化人物。他既是民间传说中冥府的“四大判官”之一,又是道教中的一位神灵,也是经常出现在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中的一位神化人物。作为神灵,崔府君总是救人于危难之际,所以其故事为人们所喜闻乐道。崔府君故事至今已流传了一千余年,对中国古代文学相关题材的发展影响巨大。 本文从考证崔府君的基本情况入手,首先考辨不同称谓。唐代是崔府君故事产生的源头时期,“唐太宗入冥记”孕育了崔判官早期形象,其复杂性影响了后世相关故事的发展方向。考辨宋代道教和神庙文化对崔府君故事流变的影响。到南宋崔府君故事发生新变,出现了有别于“入冥记”的另一条支流:“泥马渡康王”故事。元代崔府君故事主要保存在当时平话、史书、元曲、神话等资料之中,其内容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又有不少创新。明清崔府君故事在继承前代基础上,有了自己时代的特色。明代《西游记》相关故事对“唐太宗入冥记”加以艺术改造,使其发展到极致,崔府君在故事中的叙事功能增强,其形象也更加丰满。清代小说《说岳全传》是“泥马渡康王”故事的集大成者。 本文主要分为三章: 第一章、唐代崔府君故事雏形。从界定“崔府君故事”定义入手,考证“崔府君”这一形象的出现是多种因素的结果,追溯“府君”与“判官”称谓的来源。基本理清神话人物原型问题,这有助于从源头上把握崔府君故事流变规律。唐代是崔府君故事产生的最初阶段,我们着重分析“入冥记”故事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同时,采录后世民间传说以充实此期故事。 此期崔府君身份是半人半神,即身为阳世人,行阴阳之事,表现了我国古代神化故事从人到神的过渡。此期故事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第二章、宋元崔府君故事流变。宋代宗教与政治的发展促使崔府君成为护国神灵。同时,崔府君庙宇的广为修建,直接诱发了“泥马渡康王”、“神马拥王與”和“拥羊之梦”等故事的产生。在分析这些故事的同时,考证崔府君庙与崔府君故事的错综关系。元代的时代特色赋予崔府君故事更多新内容,杂剧《崔府君断冤家债主》可为代表。此期还出现了有关崔府君身世的民间传说。此外,崔府君故事的某些情节还影响到其它作品的发展。 崔府君会断“阴、阳”,追根溯源,我们可以从唐代崔府君故事找到答案。唐代变文“入冥记”就曾记载过冥府崔判官当时还是阳间滏阳县尉之事。可见,崔府君一身而兼“阴阳”二职由来久矣。 第三章、明清崔府君故事流变与传播。明代道教与崔府君信仰有密切联系,《西游记》系列中的“入冥记”继承并发展了唐代“入冥记”故事。清代《说岳全传》中的“泥马渡康王”故事吸收前代精华,成为此故事的集大成者。此外,考证崔府君庙与白马庙的关系,以及后者对崔府君故事传播的影响。在分析新变故事时,我们发现《后西游记》续写“入冥记”的独特之处。探讨崔府君作为“送子”神出现的意义。此期崔府君成为箭垛式的人物,并被当作一种意象和象征。 崔府君故事流变是多方面合力的结果。社会、政治、宗教等因素,加上不同历史不同阶层的民众的共同努力,推进了故事的发展。此外,崔府君形象根植于民俗文化中,其迎合了一千多年来社会各个阶层民众的心理,这是故事发生流变的关键因素。崔府君故事流变的事实说明:越是符合民众审美的、迎合民众心理的故事,就越有生命力,也越符合文学发展的规律。 对崔府君故事进行梳理时,我们以历史为顺序,对小说、笔记、戏剧和史书等相关资料以及民间传说进行分析整合。采用比较研究和历史演进的方法,把握崔府君故事流变的轨迹,探讨崔府君故事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206.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瑀;《中兴瑞应图》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邓小南;关于“泥马渡康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6期
2 卞孝萱;《唐太宗入冥记》与“玄武门之变”[J];敦煌学辑刊;2000年02期
3 彭利芝;说唐小说“玄武门之变”考论[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王颋;;宋、元代神灵“崔府君”及其演化[J];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5 木易;白族本主崔君考[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孔丽娜;元刻《新编连相搜神广记》诸神故事来源考[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振武;论“聊斋”创作的心灵流变[J];蒲松龄研究;2002年03期
2 黄洽;柳毅故事的文化解读[J];蒲松龄研究;2003年01期
3 詹颂;乾嘉文言小说作者阅读视野与作品故事来源(续)[J];蒲松龄研究;2003年02期
4 李正学,王建萍;《李寄》主题刍议——兼议六朝文学中的女英雄形象[J];蒲松龄研究;2003年04期
5 张文澍;蒲松龄远祖蒲鲁浑与蒲居仁小考[J];蒲松龄研究;2004年03期
6 李军锋,王恒展;简论宋元话本小说对《剪灯新话》的影响[J];蒲松龄研究;2005年02期
7 张文澍;从《聊斋志异》中“女强人”形象看蒲松龄之妇女观及伦理思想[J];蒲松龄研究;2005年03期
8 刘伟;试论《任氏传》狐意象的基本特征[J];蒲松龄研究;2005年03期
9 王恒展;;《毛大福》本事考论[J];蒲松龄研究;2009年01期
10 韦乐;;狐妻故事中的才狐故事[J];蒲松龄研究;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杰;;试析明代学者对经史关系的探讨[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聂顺新;;影子官寺:长安兴唐寺与唐玄宗开元官寺制度中的都城与地方[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来中国小农经济的制度变迁与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4 张晓琦;;顺治与《红楼梦》关系简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5 刘珊珊;;北宋城市演进中的经济影响[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6 刘明杉;;明代前期祭瓷的种类、功能及地位[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7 祁志祥;;中国美学史研究的观念更新及路径创新[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韩金花;王宗殿;王蕴蕴;沈斌;;华佗诊断学术思想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丁媛;张如青;汤晓龙;;论出土简帛文献中的病因思想[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龚武;;管子形势道哲学的阅读及其诉说——管子哲学研究相关性问题探讨[A];管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第四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8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王淑英;多元文化空间中的湫神信仰仪式及其口头传统[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10 刘秋芝;口头表演与文化阐释[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轶芳;叶梦得及其词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梁巍;宋代童蒙阶段的行为规范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胡叶娟;现代婚礼服装饰的民族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博;唐代艺伎与唐声诗的传播[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彭慧蓉;中国射箭文化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9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邓小南;关于“泥马渡康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6期
2 肖燕翼;仇英和他的摹作《中兴瑞应图》[J];故宫博物院院刊;1982年02期
3 王颋;;宋、元代神灵“崔府君”及其演化[J];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邵彦;《文姬归汉》图像新探[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邱才桢;关于宋代绘画中的国家观念的考察[D];中央美术学院;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卞孝萱;《唐太宗入冥记》与“玄武门之变”[J];敦煌学辑刊;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娟;;《崔府君庙碑》考[J];山西档案;2009年05期
2 木易;白族本主崔君考[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3 王晓娟;;《崔府君庙碑》考[J];中国市场;2009年39期
4 王颋;;宋、元代神灵“崔府君”及其演化[J];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5 李献奇;唐崔谔之墓志考释[J];考古与文物;2001年02期
6 张晓虹;明清时期陕西民间信仰的区域差异[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0年01期
7 唐代剑;李心传《要录》、《杂记》道教条补正[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8 牛箫;;石郎和青孃(苗族民间传说)[J];中国民族;1958年02期
9 赵国华;;关于洪水传说[J];南亚研究;1979年01期
10 施詠康;谈交响音乐创作中的几个问题[J];人民音乐;198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乌丙安;;《孟姜女传说》口头遗产及其文化空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孟姜女传说》评述[A];山东淄川·中国孟姜女传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新华;;真爱无疆——孟姜女故事流传至今的魅力在于对纯贞爱情的讴歌[A];山东淄川·中国孟姜女传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李丕宇;;“杞梁妻”与“孟姜女”:历史递变中的山东核心[A];山东淄川·中国孟姜女传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付伟安;;淄河镇孟姜女故事文本的现实性[A];山东淄川·中国孟姜女传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刘清春;;孟姜女故事在淄河一带人生礼仪中的缺位分析[A];山东淄川·中国孟姜女传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杨永华;;从淄河地区孟姜女小调看“孟姜女”的性格特征[A];山东淄川·中国孟姜女传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张士闪;;淄河孟姜女故事:对《齐鲁晚报》一则新闻报道的深读[A];山东淄川·中国孟姜女传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陶家元;;湖北省泉水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建议[A];区域旅游开发研究[C];1990年
9 雷国强;;畲族盘瓠传说的原始文化内涵及其功能初探[A];畲族文化研究(上册)[C];2003年
10 吴榕青;;明代前本《荔枝记》戏文探微二题[A];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丽娟;[N];贵州政协报;2001年
2 吴士平;[N];中华合作时报;2004年
3 李光一 张咏华;[N];解放日报;2004年
4 兴洋;[N];中国商报;2001年
5 卜根旺(作者为市园林局局长);[N];保定日报;2006年
6 记者 李静 通讯员 万强 秀华;[N];德州日报;2007年
7 刘漫;[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8 本报记者 梁婷 实习生 刘镇彬;[N];深圳特区报;2007年
9 杜庆华;[N];文艺报;2007年
10 王海鹰;[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贯井 正;《三国志演义》诸葛亮形象生成史[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廖海波;世俗与神圣的对话[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俞晓红;佛教与唐五代白话小说[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文德;王昭君故事传承与嬗变[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陈旭清;心灵的记忆:苦难与抗争[D];浙江大学;2005年
6 李永平;包公文学及其传播[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金成翰;岳飞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8 毕旭玲;20世纪前期中国现代传说研究史[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杨建军;比较文化视野下的世界华裔文学新大陆:中亚东干文学[D];兰州大学;2009年
10 覃慧宁;一个“中间圈”的“世界”[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冬冬;崔府君故事流变论考[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郜俊斌;宋以降崔府君信仰的塑造、传播与本土化[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瑀;《中兴瑞应图》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4 邵春;梦“镜”中的世界——试析叶芝早期诗歌中爱尔兰民间传说主题[D];河北大学;2000年
5 延娟芹;《晏子春秋》艺术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6 袁益梅;方成培《雷峰塔》传奇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7 刘成勇;生命超越与世俗关怀[D];河南大学;2003年
8 王淑瑾;“梁山伯与祝英台”戏剧舞台形象之流变[D];上海戏剧学院;2003年
9 马涛;家具与室内设计中传统图案的运用[D];中南林学院;2003年
10 谢芳芳;《浣纱记》故事源流考[D];苏州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崔府君故事流变论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30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53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