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张爱玲的小说风格_张爱玲自己的文章_《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湖南师范大学》 2009年
论张爱玲小说的女性悲剧意识
魏晓苗
【摘要】: 张爱玲以其融汇古今,雅俗共赏的文风独立于40年代的上海文坛,犹如一颗璀璨的流星划过“孤岛”文坛,创造了一段令人回味不已的“传奇”。张爱玲的作品充溢着一种挥之不去的悲剧意识,“悲凉”或者“苍凉”成为其小说的情感基调。 本文立足于文学批评,从女性批评的视角,运用文献研究、归纳演绎、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以整体的眼光纵览张爱玲创作全貌,全面梳理、剖析和阐释小说文本中所呈现的女性悲剧意识,追溯张爱玲小说中女性悲剧意识的形成原因,探讨其独特的文化意蕴与价值。 正文部分的论述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张爱玲女性悲剧意识的形成原因。张爱玲的人生充满了悲剧色彩,她的童年以及婚姻的不幸和她所接触的周围环境,及名著《红楼梦》的影响,酿成了她的悲剧的人生观,同时也酿成她小说的悲剧创作意识。 第二部分为张爱玲女性悲剧意识的具体体现。张爱玲的悲剧意识表现在对人性的探索中,她冷冷地撕开生命外表的华美,露出人性深处的阴暗、自私、虚伪、孤独、冷漠;张爱玲创作的悲剧意识还表现在对人生命运的写照上,她的小说处处穿透着一个失落者的人生感悟,不时渗出人生的沧桑,读之恻然不已;情爱的关系也是张爱玲小说中永恒的主题,但无一不是“破碎的闺阁梦”;张爱玲的小说中塑造了各种各样的女性人物,表现出对女性的极大关注。 第三部分为张爱玲女性悲剧意识的独特文化意义和价值。通过文化批评的角度和对“五四”新女性文学的影响,进而确立她的女性悲剧意识在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乃至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同凡响的地位和意义。 本文力图通过以上三个部分的论述,来达到深入理解张爱玲、把握张爱玲。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207.4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瑜;张爱玲女性书写的审美及启示[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卢静;崔贞熙和张爱玲小说人物的悲剧形象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琳;“吃”与“被吃”背后的女性生存本相——试论张爱玲《金锁记》的主题意蕴[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张金玲;试论张爱玲悲剧意识的成因[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3 史丽芳;;试论张爱玲小说中悲剧意识产生的原因[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5年S1期
4 郭树杰;陈功;;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蕴[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陈静;张平忠;;颓废与救赎——试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奴性意识[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6 祝萍;;张爱玲笔下的苍凉世界[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熊学敏;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意识[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8 宋剑华;刘力;;“美丽”的假面——论张爱玲小说对女性心理阴影的理性透视[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杨淑芳;苍凉无限——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审美意蕴[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10 罗翠梅;;破灭的闺阁梦——论张爱玲婚恋题材小说的悲剧意识[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剑萍;;试论《聊斋志异》对张爱玲早期小说创作的影响[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2 赵庆超;;人鬼恋的审美转换与艺术创新——关于聊斋小说《聂小倩》四次香港电影改编的探究[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3 程德强;;五四散文的话语方式[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4 贺诗泽;;躯体:新的诗歌话语建构——新时期女性主义诗歌的性别突围[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5 黄燕;;男权社会的别传——毕飞宇“女性叙事文学”的另类解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6 张英雪;;英国资本主义的崛起与女性意识觉醒之关联——重读《简·爱》[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7 张锦;;夏志清对新时期以来内地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影响[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詹全旺;心与物的对抗,灵与肉的冲突——评精神悲剧《欲望号街车》[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9 王达敏;《狂人日记》与当前小说的超现实写作[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10 黄书泉;论小说的影视改编[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柏桦;余夏云;;闯荡江湖——莽汉主义的“漫游性”[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金钢;;论萧红与迟子建的乡土追忆[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六[C];2009年
3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新文化精神[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周惠;;论鲁迅的“人学”灾害观及其文学表述[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文化精神[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陶德宗;;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巴蜀作家[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7 魏洪丘;;“独语体”朦胧散文的独特创造——略论何其芳的《画梦录》[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8 陶永莉;;《蜀山剑侠传》研究史略述评[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9 王艳芳;;从性别对抗到多元化书写——论新世纪女性写作的新走向[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艳芳;;从性别对抗到多元化书写——论新世纪女性写作的新走向[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6)[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许庆红;性、政治与诗歌理念[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杨素秋;“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吕敏宏;手中放飞的风筝[D];南开大学;2010年
9 王志萍;当代新疆文学的性别书写及其文化内涵[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房芳;1930-1937:新文学中民族主义话语的建构[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辉月;论许地山文学创作的悲剧精神[D];河北大学;2007年
2 张园园;论戴望舒诗歌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接受[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岩;跋涉在路上—女性视域下的李少红影视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何辉;孙犁晚年文学创作与文化批评[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周洁;命运之契[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岳佳宁;端木蕻良长篇小说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李青;延安时期女性文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汪洵;萧红小说的感伤品格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王永平;蚌病成珠—郁达夫的情爱生活与其文学创作[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沈敏;20世纪60年代至今美国电影中的女性主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殷成;试论《枕中记》与《九云梦》之异同[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赵跟喜;中国审美精神的世俗性初论[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赵小华;女性主体性: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一种新解读[J];妇女研究论丛;2004年04期
4 关薇;;试论张爱玲小说所表现的女性解放意识[J];甘肃高师学报;2009年03期
5 贺荃莉;;性压抑和黄金枷锁下的牺牲品——张爱玲笔下形象曹七巧的悲剧人生解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6 谭平;;我们回不去了——张爱玲《半生缘》的悲剧色彩[J];第二课堂(高中版);2007年01期
7 朱映兰;;再论张爱玲小说创作中的“世俗化”倾向[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安国华;;中国人的悲剧意识[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9 秦弓;苍凉的月亮──张爱玲创作的女性主义阐释[J];河北学刊;1999年01期
10 王茜;;傅雷的文学批评个案研究——《论张爱玲的小说》[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何小红;神的失落 家的消解——张爱玲的“家庭情结”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吴珂;女性立场与张爱玲的文学追求[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陈理慧;论张爱玲的女性意识[D];西北大学;2002年
4 黄玉蓉;论张爱玲的太阳意象[D];苏州大学;2002年
5 黄长华;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6 史新华;沉沦与反叛——张爱玲对中国女性文学的贡献[D];吉林大学;2004年
7 何永贤;论张爱玲小说对女性丑的揭示[D];延边大学;2006年
8 朴京子;当代中韩女性社会地位比较[D];延边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钱振纲;婚恋现象的现代审视──论张爱玲小说的思想价值[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2 叶娃;五四传统的反思与近代妇女史研究[J];读书;1996年08期
3 李晓花;;论张爱玲小说对女性意识和婚姻的探索[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金学丽;论张爱玲的人性观[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夜平;论张爱玲的小说创作[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年06期
2 洪宏;程致中;;张爱玲小说的通俗品位和现代色彩[J];河北学刊;1996年05期
3 李楠;;发现与发现的背后[J];上海文学;2005年10期
4 洪薇;;《心经》的四种阅读[J];名作欣赏;2006年24期
5 王安祈;;张爱玲回上海 写在京剧《金锁记》上海演出前[J];上海戏剧;2010年06期
6 李雯雯;;“张爱玲碰不得”?——张爱玲与其文学改编电影[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6期
7 赵园;;开向沪、港“洋场社会”的窗口——读张爱玲小说集《传奇》[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3年03期
8 王雪;;参差的对照:论张爱玲小说的审美意蕴[J];语文学刊;2005年12期
9 影子;;易先生的故事[J];上海采风;2006年10期
10 任亚娜;;鲜艳而凄怆,苍凉而深长——读《倾城之恋》探析张爱玲小说世界[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林幸谦;;反父权体制的祭奠——张爱玲小说论[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2 乔向东;;反驳与偏离——张爱玲小说对于新文学的反抗[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上)[C];2009年
3 章渡;;反高潮——张爱玲小说的叙事风格[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书评人 杨小洲;[N];中华读书报;2010年
2 白银电大 张青莲;[N];甘肃日报;2009年
3 孟晖;[N];中国文化报;2011年
4 林良敏;[N];中国电影报;2005年
5 山东 于展绥;[N];社会科学报;2002年
6 陈子善;[N];深圳商报;2004年
7 王翠艳 北京师范大学在读博士;[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8 左怀建;[N];中国妇女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倪敏;[N];中国消费者报;2003年
10 缪文宗;[N];江阴日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明卿;张爱玲小说的隐喻世界[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炫叔;张爱玲小说文本的扩展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3 李庆;论张爱玲小说的否定结构[D];兰州大学;2010年
4 秦妞;张爱玲小说的叙事艺术[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5 谢军杰;张爱玲小说比喻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卢长凤;张爱玲小说的家庭叙写[D];延边大学;2012年
7 刘斌;张爱玲小说的大众文化取向[D];河北大学;2013年
8 叶莉;论张爱玲小说的冲突及其张力[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9 周魏;张爱玲小说的语言特征[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10 赵烨;论张爱玲小说的电视剧改编[D];青岛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34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53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