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诗学的发展进程——引进西方诗学的比较视角
本文关键词:中国早期诗学的发展进程——引进西方诗学的比较视角
更多相关文章: 先秦两汉诗学 文人诗学 古希腊诗学 中西诗学比较
【摘要】:先秦到两汉为中国早期诗学的发展时期,可将其与魏晋以降的文人诗学以及西方古希腊诗学进行比较并展开论述。中国早期诗学有作诗型、教诗型、论诗型等不同形态。其理论体系,主要是由西周乐教诗学、诸子诗学、儒家经学型诗学这一脉构成,文化背景是周汉政教国家的礼乐制度。中西早期诗学有共通之处,如其主体都是论诗型诗学,都是从"乐"的合理性与否展开讨论的,但其在学术形态上有许多不同。中国早期诗学更注重群体型的思想传承与知识积累,而西方早期诗学主要是思想家个人精神创造的成果。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 先秦两汉诗学 文人诗学 古希腊诗学 中西诗学比较
【分类号】:I207.22
【正文快照】: 中国早期诗学,即从先秦到两汉经学繁盛时代的诗学,虽然一直以来受到重视,但对其发生形态与具体发展进程,向来缺乏深入的研究。中国早期诗学是魏晋以降发展出来的文人诗学的思想渊源,是中国诗学发展史上的“轴心”,但从形态上看,早期诗学与文人诗学又有很大的不同。另外,中西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成;;由传统中发现新变——“今文学”与晚清诗学演变之关联考察[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2 姜玉琴;;阴阳文化与儒道诗学[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3 钟闻;;“东亚诗学与文化互读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胡友峰;;本文诗学建构的理论语境[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5 “中西比较价值诗学”课题组;中西比较价值诗学[J];浙江社会科学;1993年02期
6 韩经太;“在事为诗”申论——对中国早期政治诗学现象的思想文化分析[J];中国文化研究;2000年03期
7 刘进;马克思主义诗学的文化视野[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张祝祥;刘杰辉;;从诗学视角看《茶花女》的接受与传播[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9 杨义;李白的醉态诗学思维方式(下)[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10 徐放鸣;王光利;;原生态诗学与艺术终结论[J];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0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徐放鸣;王光利;;原生态诗学与艺术终结论[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2 霍俊明;;能否“重新作一个浪漫主义者”——1990年代以后:浪漫主义诗学的“末路”或“观念史”[A];新诗与浪漫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伍世昭;;论郭沫若早期心灵诗学[A];郭沫若与百年中国学术文化回望[C];2002年
4 陈建农;;六朝诗学中的人生体验与人格理想[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5 王巨川;;穿越日常与崇高的性灵之音——简论徐俊国的诗集《燕子歇脚的地方》[A];徐俊国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劲松;对中西两种诗学传统的文化扬弃[N];文艺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成;晚清诗学的演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龚敏律;西方反讽诗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莫运平;诗学形而上学的建构与解构[D];浙江大学;2005年
4 甘生统;皎然诗学渊源考论[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刘巍;二十世纪女作家生命意识与性别诗学的建构[D];辽宁大学;2008年
6 曹万生;现代派诗学与中西诗学[D];四川大学;2003年
7 黄飞立;诗学曲学比较引论[D];复旦大学;2009年
8 李平;神yG时代的诗学[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9 谢应光;中国现代诗学发生论[D];四川大学;2005年
10 侯传文;话语转型与诗学对话[D];四川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琪;金代后期诗学论争及其文学史意义[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孟雯;清代诗学中的自然[D];山东大学;2015年
3 李志强;两宋文学嬗变背景下的李之仪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4 黄文彬;先秦两汉魏晋“雅”“怨”诗学之嬗变[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舒彦;论中国“诗学”对圣经汉译语言与样式的操纵[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6 王振;绿原晚年生命诗学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7 项念东;黄宗羲诗学性情论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8 肖开莲;传统的“现存”:从性灵诗学到五四新诗[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9 厉运伟;象思维的诗学转换[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10 陈博;“含蓄”范畴新释与含蓄诗学体系建构[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493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549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