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等待主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等待主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南京师范大学》 2012年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等待主题研究
杨菊芳
【摘要】:“等待”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一种基本类型,是集体无意识造就的一种经验。从人类出现开始,等待便贯穿于人类生产、劳动以及日趋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艺术源于生活,因此表现等待的文学作品也长盛不衰。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文中主要指的是诗词、小说和戏剧三种类型)中,有大量的对等待现象和等待心态的描述。如果以等待的目的来划分,大致可以归纳为爱情等待、政治等待和伦理等待三个层面。现实中的等待是充满着焦虑与苦闷的,但是当它们与体验者拉开距离,作为一种审美对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时,便具有了独特的审美意味。在时间维度上,一方面等待中的时间体现出漫长而又易逝的悖论之美;另一方面,由于等待的结果是不确定的,那么等待行为本身就沦为了一个过程。然而,即使只是一个过程,它也见证了主体的欣喜、焦虑、期待、希望和失望,是人的本质存在的象征,因而这个过程具有超越的美感。在空间的维度上,主体与对象的隔绝在造成了空间、时间距离的同时也带来了心理距离。距离造就了审美的无功利性,淡化了等待本身的苦涩意味,带给读者神秘、贞静的美感。在心理维度上,由于等待是带着希望开始的,但等待的结果又是不确定的,等待中的主体体验到的是一种希望与失望相交织的心理感受。一般来讲,导致具体的行为发生的背后往往有更深层的原因,那么促使中国古人去等待的根源就是宿命论、因果报应说和儒家的隐忍哲学。当然,在更终极的层面上,等待是与孤独、死亡相通的。由于不同的生存环境和思维方式,因此,中西方的等待观是不同的。西方式的等待从一开始就具有形而上的终极的意味,相比之下,中国式的等待更多的是形而下的,理性实用主义的,表现为“有待而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206.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彭国栋;;《等待戈多》中的悲剧意识与终极关怀[J];戏剧文学;2006年09期
2 房伟;《边城》中的“等待”的原型意象[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龙迪勇;叙事学研究之五 梦:时间与叙事[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08期
4 郭栖庆;无奈的等待 等待的无奈——哈金和他的获奖小说《等待》[J];外国文学;2001年04期
5 胡友峰;论审美经验中的“距离”问题[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6 金介甫,彭京;屈原、沈从文、高行健比较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7 郭庆堂,张继元;海德格尔死亡观探析[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高政锐;《古诗十九首》的时空意识[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年09期
9 杨隽;;臣妾意识与女性人格——古代士大夫文人心态研究之一[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淑静;柏格森的时间理论[D];河南大学;2003年
2 刘轶飚;《存在与时间》中的死亡问题[D];四川大学;2007年
3 秦志娟;透视唐代文人闺怨诗的等待现象[D];中南民族大学;2007年
4 吴保传;先秦儒道时间观念史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5 孙董霞;候人母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梁康;“智性直观”在东西方思想中的不同命运(2)[J];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02期
2 倪梁康;“我思故我在”及其现象学的解析与重构[J];开放时代;1999年02期
3 王富鹏;;论唐寅性格的女性化特征及成因[J];韶关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陈乐;林白中短篇小说中的死亡意识[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5 袁书会;追寻桃花源——也谈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并诗》[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朱超威,李君兰;从女娲与普罗米修斯造人神话看东西方文化差异[J];惠州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7 温昌经;《老残游记》:老残医治国家疮伤的历程[J];龙岩师专学报;2002年02期
8 郑春元;伍家沟故事中的民间信仰[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9 黄震云,杨胜朋;20世纪神话研究综述(下)[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王正兵;试论李渔小说的叙事特征[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军;;网络和家乡——网络时代的存在论浅析[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2 盛国荣;;论技术的社会活动过程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3 王珂;;外国诗歌的“中国式”翻译对新诗诗体建设的影响[A];中国新诗一百年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戴冠青;;朱熹的民间想象与闽南民众的崇儒精神[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承贵;;传统学术研究方法的近代转型——兼论严复对传统研究方法近代转型的贡献[A];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4年
6 魏春英;;加强中职生诵读能力的培养[A];2007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王前;;“由技至道”——中国传统的技术哲学理念[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8 张伟;;文艺理论研究中知识论前提反思与生存本体论建构[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9 曹慶鸿;;论《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与屈原政治理想的意象追求[A];中国楚辞学(第六辑)——2000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10 李金坤;;《风》《骚》“弃妇情结”探论——以《氓》、《谷风》、《柏舟》与《离骚》为中心[A];中国楚辞学(第二辑)——2002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龙;认识论的先验转向和生存论转向——以生存论维度重新理解认识论[D];吉林大学;2004年
2 周书俊;选择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3 刘泽民;试论实践存在论的美学思考方式[D];复旦大学;2004年
4 周宁;独白的心理学与对话的心理学——心理学的两种话语形态[D];吉林大学;2004年
5 徐蔚;男旦:性别反串[D];厦门大学;2007年
6 南哲镇;唐代讽谕文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张勤;西王母神话传说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8 林小云;《吴越春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9 文革红;从传播学的角度考察清初通俗小说的发展[D];复旦大学;2006年
10 刘春水;沉重与恣意的书写:谴责、暴露及其他[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琴;行走于无地——论沈从文的文学创作[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红;唐代闺怨诗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3 李祥伟;论张爱玲死亡意识及其审美体现[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曹春茹;阮籍、陆机诗歌死亡意识之比较[D];延边大学;2007年
5 郭丽;记梦作品的演进[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6 黄定华;从莺莺故事的接受看唐元社会观念的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彬;《醒世姻缘传》女性形象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8 郭杨;乾隆嘉庆时期涉海小说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沈云霞;《鼓掌绝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易琼;论《阅微草堂笔记》中狐世界的构建[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立;出处之念的起因及主要意旨──“朝隐”与中国古代出处文学主题[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2 张祥龙;;孝意识的时间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刘双贵;距离:美学研究的新起点[J];北方论丛;1999年02期
4 顾宝林,顾水林;李白诗中的女性生活习俗和命运新探[J];长沙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5 张汝伦;论海德格尔哲学的起点[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戚文藻;;柏格森直觉主义今议[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1期
7 王恒;海德格尔时间性的缘起[J];江海学刊;2005年06期
8 高秉江;胡塞尔的内在时间意识与西方哲学的时间观[J];求是学刊;2001年06期
9 余平;海德格尔的良知之思[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邵之茜;从主题取向看《古诗十九首》的儒家文化底蕴[J];唐都学刊;2003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依民;;独特的选本[J];读书;1984年09期
2 李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大团圆结局体现的民族文化心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3 王丽洁;胡小成;阮忠;范璠;杨清之;薛泉;;古代文学教学笔谈(续)[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王书才;;从教学实践浅论古代文学作品选的编撰[J];美与时代(下);2010年08期
5 田耕宇;;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渔父”形象[J];社会科学评论;2004年04期
6 张小明;;《中国古代文学》讨论式教学中的“四言”[J];黄山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李正冠;;校《古代文学作品选》蒙拾[J];编辑之友;1987年05期
8 王美春;别具只眼探骊珠——评王运涛《中国古代贬谪文化与经典文学传播研究》[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孙亚军;;谈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现代化实现[J];教育与现代化;2010年02期
10 李晓红;霍雅娟;;中国古代文学与美育[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古代文学阅读要目[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2 杜贵晨;;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中国古代文学与21世纪随想[A];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谌东飚;;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如何面向未来[A];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刘洁;;以“学”为中心,建构全新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设计”体系[A];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陈小芒;;新世纪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刍议[A];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王颖;李晓莲;王霄蛟;王立增;;2006年中国古典诗歌研究硕士论文索引[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四辑)[C];2008年
7 杨清之;;略论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建设开展协作之必要[A];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出版说明[A];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刘伟生;;历史真实还是心灵真实——关于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思考[A];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熊宪光;;关于中国古代文学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考[A];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N];中华读书报;2004年
2 陈荣岚;[N];文艺报;2004年
3 王昕;[N];中国文化报;2002年
4 张兵;[N];光明日报;2003年
5 ;[N];中华读书报;2004年
6 《东亚汉文学关系研究》课题组 项目负责人:山东大学 高文汉 课题组成员 韩梅;[N];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张祝平 南通大学文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记者 曹继军;[N];光明日报;2001年
9 于艳芳;[N];太行日报;2010年
10 李炳银;[N];文艺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梁海;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技术观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梅新林;中国古代文学地理形态与演变[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3 俞明;历史名胜与中国古代文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罗周;诗人冯至的创作历程及其成就[D];复旦大学;2007年
5 渠红岩;中国古代文学桃花题材与意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周乔建;中国古代文学“教化论”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7 白澈;清代初期文人的商业意识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8 闫丽;《左传》人物称谓文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王广州;黑格尔美学中的艺术与伦理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晶;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移情现象和移情说[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淑鉴;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新闻写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2年
3 王艳照;论西方汉学视域下的中国古代文学与园林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袁;中西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乌托邦形态比较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5 彭薇;关注古代文学作品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怀春;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悲怨美[D];重庆师范大学;2004年
7 姜永泽;瀚墨蕴风雅 霜毫染千秋[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阎霞;试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文体的特征及其成因[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9 胡燕;试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爱情理想类型[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艳;古代文学作品中“莲”意象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等待主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51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55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