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晏殊的词风_欧阳修的词风_《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06-13 15:01

  本文关键词:辛派词论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华东师范大学》 2007年

辛派词论略

刘明玉  

【摘要】: 辛派词人在词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他们以辛弃疾为核心,在交往唱和中创作了大量的传世名作。本论文首先从文学批评中的“体”、“派”辨析入手,认为作为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流派”概念大多数是出于后来研究者的一种归纳和总结,就派中的人而言,未必就有构派的意识。“辛派词人”的概念正是出于研究者的归纳,不同的研究者,其归纳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对于辛派词人的认识也还有一定的模糊性。 考察辛派词人的构成,既要着眼于派中人与核心人物辛弃疾交往唱和的具体情形,又要考虑到他们创作所呈现出来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基于此,本论文把辛派词人的构成范围限定在辛弃疾在世之时,与其相交往唱和且风格相近、思想趋同的一批词人;而把辛弃疾身后出现的一批追摹他的风格、崇拜他的人格的词人作为辛派词的强大影响来处理。辛派词之所以构成,既有时代巨变及其造成的思想转变的原因,也有词学发展中自身的渊源可述;而辛弃疾本人创作的巨大成就和影响,更是这一词派得以成立的最重要因素。 具体分析辛派词人,我们本着流派研究自身的特点,在考虑到每位词人自身特点的前提下,更着意强调他们身预流派之中的共同性。文章具体分析了陆游、韩元吉、陈亮、刘过、杨炎正、赵善括等辛派词人重要代表的创作情况,指出了他们同核心人物辛弃疾之间的交往唱和具有不同的姿态:有的是在唱酬中互相影响、各有千秋,有的则更多地是对辛弃疾的追随和学习。作为一个流派,既要看到“流”的历史时序和“派”的阵容规模,还要努力揭示出流派本身的特征。具体到辛派词人中,我们发现唱和作为他们群体创作的基本状态,包含了他们的情感在群体中的共鸣和宣泄,是辛派得以成立的直接创作前提。他们身处当时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创作中不论自觉还是不自觉地都受到理学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搏搦义理,劫剥经传”的共同倾向。他们创作中典故的运用也具有一定的共性,代表了他们共同的对于历史的感受和对于现实的关怀。他们的立身行事、为文创作都极强调“气”,表现在创作中是一种强烈的主体精神的外化。辛派词人在词史上的影响是多丛的,既有词本身风格范式的影响,作为豪放词风为后世树立了典型;又因其表现出强烈的家国爱憎而往往与后人异代同感,其对于世道人心的极大振拔作用,使得这个词派每到衰乱之世便具有强大的精神感召力。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I207.23
【目录】:

  • 论文摘要6-7
  • ABSTRACT7-10
  • 绪论10-17
  • 一、关于“流派”的界说10-12
  • 二、从“苏辛豪放派”到“稼轩派”12-14
  • 三、有关辛派人员构成的分析14-17
  • 第一章 辛派词的构成(上)17-28
  • 一、辛派形成之原因17-20
  • (一) 时代的巨变和思想的转变17-18
  • (二) 词风之继承与变革18-20
  • 二、词坛“青兕”、派中盟主—辛弃疾20-28
  • (一) 辛弃疾的生平及研究情况20-21
  • (二) 辛弃疾的思想、个性及其词21-24
  • (三) 关于“稼轩体”24-28
  • 第二章、辛派词的构成(下)28-44
  • 一、陆游、韩元吉28-33
  • 二、陈亮、刘过33-40
  • 三、以杨炎正、赵善括为代表的一大批追随者40-44
  • 第三章、辛派词的特点44-62
  • 一、唱和—群体的交感和志意的激荡44-49
  • 二、理学—时代风会和学术背景的渗透49-54
  • 三、典故—历史意蕴和现实关怀的融合54-58
  • 四、尚“气”—主体精神的外化和词学理论的主张58-62
  • 第四章、辛派词的影响62-68
  • 一、时代的最强音、词史发展的高峰62-63
  • 二、宋末词人的豪宕之音63-65
  • 三、乱离之世的异代回响65-68
  • 参考文献68-69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明玉;朱惠国;;论稼轩瓢泉词的情感特征[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明见;刘克庄爱国辛派词人辨[J];中国文学研究;199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侯体健;;国色老颜不相称 今后村非昔后村——百年来刘克庄研究的得与失[J];长江学术;2008年04期

    2 王宏武;;刘克庄词作格调略论[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单芳;南宋辛派词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潆文;南宋理宗词坛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蒲芳馨;辛派词人用典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2 万露;后村词创作及其词学思想整体观[D];吉林大学;2006年

    3 董春伟;刘克庄寿词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瑞君;论刘克庄的诗歌创作成就[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志颖;周为军;;百年唐宋词流派研究述略[J];宜宾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2 陆永品;辛弃疾与屈原——读书札记[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78年Z1期

    3 黄清士;“万卷诗书事业”一颗报国丹心——略论辛弃疾的爱国主义思想[J];运城学院学报;1983年01期

    4 王桐;;真、善、美的颂歌——论辛弃疾的农村词[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年01期

    5 陆永品;;论辛弃疾的用事寓言词[J];阴山学刊;1991年02期

    6 丁国祥;辛弃疾论江防[J];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7 程继红,汲军;辛弃疾与瓢泉研究[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8 韩大伟;试弄斧于班门——朱光潜先生的一个疏失[J];阅读与写作;2001年11期

    9 王宿东;辛弃疾及其田园风光词[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10 易勤华;运气入词 以词寓气——辛弃疾“人气”“词气”浅议[J];宜春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炼;;辛弃疾的马群[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王立斌;;辛弃疾罢官闲居带湖、瓢泉的因缘与词作思想探素[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王增斌;;对辛弃疾其人其作的整体评价[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庄庄;;辛弃疾罢官退隐的生活[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滕振坤;;《鹅南辛氏宗谱》对辛弃疾史传年谱的填补、订正的探讨[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刘扬忠;;“辛学”百年史——上饶“辛弃疾研究与词学”研讨会主题报告[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施议对;;论稼轩体[A];首届辛弃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7年

    8 李加林;;朱熹与辛弃疾[A];朱熹与中国文化——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成立大会论文集[C];1988年

    9 辛继昌;;对辛弃疾出任都承旨的时间探讨[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玛丽娜;;略论爱国词人辛弃疾对豪放派词的贡献[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马国军;[N];济南日报;2005年

    2 王蒙;[N];文艺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李雪萌;[N];济南日报;2007年

    4 周波 (作者为山东省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N];中国文化报;2007年

    5 于学剑 刘宇新;[N];中国文化报;2007年

    6 任平 (作者为山东省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N];中国文化报;2007年

    7 陈红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8 万文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9 郑大中;[N];上饶日报;2008年

    10 魏志文;[N];中国档案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金春;1928-1937年中国现代作家群落现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2 金国正;南宋孝宗词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单芳;南宋辛派词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毅;南宋江西词人群体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慧敏;宋词与亭台楼阁考论[D];苏州大学;2008年

    6 李青;唐宋词与楚辞[D];苏州大学;2006年

    7 张英;唐宋贬谪词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8 罗燕萍;宋词与园林[D];苏州大学;2006年

    9 曲向红;两宋俗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霍明宇;宋代令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明玉;辛派词论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冯霞;辛弃疾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汪洋;论辛弃疾前期词创作[D];青岛大学;2012年

    4 李胜男;论辛弃疾对庄子的接受[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苗;论辛弃疾对屈原的继承与发展[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艳伟;试论隐逸思想对辛弃疾诗词创作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7 任佳怡;辛弃疾、陈亮词与南宋浙东学派[D];复旦大学;2010年

    8 何淑滨;辛弃疾园林词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9 殷文强;辛弃疾历史角色的转变对稼轩词创作的影响[D];江南大学;2011年

    10 贺艳敏;论辛弃疾对《庄子》的接受[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辛派词论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68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568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f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