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思潮与意境演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北师范大学》 2013年
中国古代文学思潮与意境演变
张蓉
【摘要】:本文意境与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更好的体现出意境的诞生发展与走向,从而发现出意境发展规律。意境的演变主要经历意境萌芽时期、诞生、发展与成熟和拓展期。意境的萌芽主要是来自老庄的思想。而到了唐代,将佛教的“境”创造性的引入到艺术领域,开创了一个新的审美范畴“意境”。宋人对意境的关注除了文学方面,更多的与艺术联系起来。明朝前后七子,以及谢榛等人的发展,意境审美内涵不断被深化。陈延焯也提出词境一说。王夫之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的见解为王国维做了铺垫。王国维将意境从以前的传统的只是作为诗歌风格或特征,上升为一个具有中国审美特色的美学范畴。社会历史批评认为社会历史对文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同样,意境除了自身理论的不断完善成熟,还有外部很多因素对其的影响和促进。先秦是中国古典文化的奠基时期,这个时期,产生了中国文化思想的萌芽,,也孕育了意境的萌芽;汉魏六朝是自觉的文学艺术观的开始与形成并逐渐成熟时期,意象的诞生对意境的发展至关重要;唐宋金元是古代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即深入拓展形成高峰的时期,这个时期,意境概念的提出并得到一定的发展;明清后随着封建制度的没落,这个时期文学思想发展的鼎盛时期,意境也相对成熟。到了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在文学思潮中体现出中西结合的思想。王国维的意境观就是在这种思潮下诞生的。“意境”范畴不仅是中国美学史上的重要的美学范畴,而且是中国美学较之于西方美学的独特的识别性标志之一。意境在经过近现当代学者的努力,其审美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主客统一、情景交融、有无相生、言有尽而意无穷、辩证的哲理智慧”,意境是这几个方面特征的综合。本文通过考察“意境”范畴在中国美学史上的发展演变过程,梳理出意境理论发展的大致脉络,认为意境是对心的观照,是心的产物。并且意境不仅是佛道两教的产物,而是儒释道三教合一下的不断发展,才有了今天的美学特征,并且还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得出此结论,从而为建构中国美学体系及其独特的理论形态的研究提供实证和帮助。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206.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少康;论意境的美学特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4期
2 汤一介;;论“情景合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叶朗;;美在意象——美学基本原理提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童庆炳;“意境”说六种及其申说[J];东疆学刊;2002年03期
5 王怀义;;论审美意象的基本类型[J];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6 刘伟林;意象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7 王伟;从老子美学探“意境”范畴之初源[J];民族艺术研究;2005年03期
8 李欣复;中国美学范畴史的几个问题[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4期
9 补拙;;言有尽而意无穷[J];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2期
10 孙建章;论意境的美学特征:言有尽意无穷的深厚性[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光福;赵瑜;;聊斋诗意例[J];蒲松龄研究;2006年01期
2 刘艳玲;;娇娜:栖居在精神家园里的一只美狐[J];蒲松龄研究;2009年02期
3 郑春元;;《聊斋志异》中仙人小说的喜剧色彩[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4 周文斌;浅谈董其昌的审美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5 厚实;郭彤;;宫体诗与花间词文本生成背景比较解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6 王进;;反本质主义与叙事嬗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7 钟文华;;论审丑意识在钟馗形象中的体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8 郑岁黎;胡晓红;;浅析象罔是意象而非意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9 宋金民;;《新水浒》主旨“救世”说[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10 蒋志如;;中国法学学术研究的“50岁现象”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英美诗人困境中的自觉审美精神[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2 王确;;不求远因,不能明近果——中国学科美学发生的考察与反思[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3 陈建农;;六朝诗学中的人生体验与人格理想[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刘淑梅;李淑云;;论哈罗德·拉斯韦尔“五W”传播模式视野下的托马斯·阿奎那美学思想[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孟庆阳;;唐前奏议文体的发展演变及其特征[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曾勇;;“道法自然”的生命意蕴及其当代教育价值[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莫先武;;王国维“境界说”对中国百年文论的影响[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黄鸿仪;;论中国画的“内美”[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陈若英;;信息公开——强制征地制度的第三维度[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10 孙竞昊;;明朝前期济宁崛起的历史背景和区域环境述略[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高刘巍;王世贞的园林实践与观念[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唐珣;柳与园林造景[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曹艺;论汉字体设计中的“形”与“态”之美[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高明宇;高卉民先生写意画之写与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颖;谈水彩画的装饰性语言[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郑新新;现代书籍设计中材料运用的新趋向[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立光;“说岳”题材小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吴晓秋;双城皮影艺术的审美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二冬;意境与禅玄─—中唐诗歌意境论之诞生[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2 余卫国;;言意之辨的方法论意义与宋明理学的综合创新[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11期
3 张强;“道不可言”——老子“道”的美学思想读解[J];江海学刊;1998年04期
4 李霞;易学诠释原则与方法的演变[J];孔子研究;1999年04期
5 李可染;漫谈山水画[J];美术;1959年05期
6 夏之放;以意象为中心话语建构文艺学理论体系[J];求是学刊;1995年06期
7 赵毅衡;意象派与中国古典诗歌[J];外国文学研究;1979年04期
8 陶文鹏;;意象与意境关系之我见[J];文学评论;1991年05期
9 蒲震元;萧萧数叶 满堂风雨——试论虚实相生与意境的构成[J];文艺研究;1983年01期
10 谭德晶;意境新论[J];文艺研究;1993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永霞;;意象与意境——论意象派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境界追求[J];青春岁月;2011年12期
2 魏超;;天籁自是境界——《再别康桥》意韵新探[J];名作欣赏;2009年08期
3 范方俊;批评的解剖:王国维与20世纪意境论批评[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4 俞为民;明清曲论中的意境论——古代戏曲理论探索之一[J];艺术百家;1987年02期
5 马钦忠;意境论与文人画的转换[J];文史杂志;1996年05期
6 程相占;王国维的意境论与境界说[J];文史哲;2003年03期
7 阮国华;苏轼对意境论的贡献[J];天津社会科学;1987年06期
8 钱志富;;用意境论解读英语诗歌之一例——托马斯·纳什的“甜春”解读[J];世界文学评论;2006年01期
9 王宏林;;“诗画一律”的产生背景与内涵[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胡琳;;意象与意境的辨析[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玉勤;;《画语录》:绘画意境论之集大成者[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中国古代文学阅读要目[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3 杜贵晨;;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中国古代文学与21世纪随想[A];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谌东飚;;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如何面向未来[A];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刘洁;;以“学”为中心,建构全新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设计”体系[A];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陈小芒;;新世纪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刍议[A];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王颖;李晓莲;王霄蛟;王立增;;2006年中国古典诗歌研究硕士论文索引[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四辑)[C];2008年
8 杨清之;;略论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建设开展协作之必要[A];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出版说明[A];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顾伟列;;文学解读的世界性——以中国古代文学国外传播与研究为例[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渡悟;[N];美术报;2008年
2 张兵;[N];光明日报;2003年
3 陈荣岚;[N];文艺报;2004年
4 ;[N];中华读书报;2004年
5 《东亚汉文学关系研究》课题组 项目负责人:山东大学 高文汉 课题组成员 韩梅;[N];社会科学报;2009年
6 张祝平 南通大学文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记者 曹继军;[N];光明日报;2001年
8 于艳芳;[N];太行日报;2010年
9 王昕;[N];中国文化报;2002年
10 李炳银;[N];文艺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传友;清代实学美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2 辛晓玲;20世纪中国散文意境论[D];兰州大学;2007年
3 梅新林;中国古代文学地理形态与演变[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4 俞明;历史名胜与中国古代文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罗周;诗人冯至的创作历程及其成就[D];复旦大学;2007年
6 渠红岩;中国古代文学桃花题材与意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周乔建;中国古代文学“教化论”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8 王海铝;意境的现代阐释[D];浙江大学;2005年
9 梁海;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技术观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白爱平;姚贾接受史[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蓉;中国古代文学思潮与意境演变[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王宜东;回归“缘发之域”—“前二元对立”视阈下的张祥龙“意境”论探绎[D];云南大学;2011年
3 代菲;关于二胡艺术中意境的思考[D];天津音乐学院;2012年
4 蔡晓丽;论文学意境生成的审美心理律动[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0年
5 刘小梅;从发生现象学阐释中国古典意境[D];西北大学;2010年
6 皇甫大雁;意境生成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马秋兰;浅谈中国油画中的意境表现[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8 刘莉;《聊斋志异》意境论[D];兰州大学;2007年
9 李彦妮;《西游记》意境论[D];兰州大学;2008年
10 严琳;意境论对中国摄影艺术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思潮与意境演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70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57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