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观念的演进—先秦到魏晋南北朝
本文关键词:文学观念的演进—先秦到魏晋南北朝
更多相关文章: 文学观念 政教功利 审美尚丽 文学自觉 观念演进
【摘要】:文学是什么,是文学理论研究不可忽视的问题,从古至今,人们不停地追问与求索文学的本质,给出了众多的解释。到了当代,人们对文学观念有了新的认识,文学被泛化至文化等多重领域,文学消亡说出现。故而,对文学观念的研究变得十分有意义。本文分三章,研究先秦到魏晋南北朝间文学观的演进,探究文学观念从萌芽,发展,到确立的变化过程。首先梳理先秦的文学观,先秦时期,文学还处于广义的文化阶段,混杂在人们对政治、历史、哲学的理解里,先秦的文学观就这样在诸子观念中萌发。这时,诸子并没有对文学进行单独的论述,观点也各不相同,对文学的记录更是夹杂在史料文献中,文学只是一门技艺,先秦的文学观是实用的文学观。然后梳理两汉的文学观,两汉的文学观是经世致用的文学观。受汉代经学的影响,儒家的政教文学观成为主流的思想观念,但是在文学创作上,却开始关注文学所具有的唯美性和辞采性等艺术特征。故而,两汉时期的文学观念是渐趋独立,渐进自觉的。最后梳理魏晋南北朝的文学观,此时,人们开始清晰地意识到文学是一种独立的、纯粹的审美形式。魏晋南北朝是个体精神得到高扬的时代,个人情感的抒发与对生存价值的思考成为这一时期文学的主旋律。魏晋南北朝对文学的本质有了新的认识,作为抒情的最佳途径,文学的“缘情”意识不仅是审美思想的发展,更使文学活动的目的回到了个人。本文通过对文学观念演进过程的梳理,帮助我们重识文学自身的逻辑起点,重塑其独立的品格,认识其价值与意义,使之不再被简单泛化至虚无,使文学重新回归自我。
【关键词】:文学观念 政教功利 审美尚丽 文学自觉 观念演进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6.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4
- 第一章 先秦:文学观念的萌芽期14-31
- 第一节 先秦文学观念的产生背景14-18
- 一、社会历史背景15-16
- 二、思想文化背景16-18
- 第二节 儒家的文学观18-23
- 一、孔子的文学观20-21
- 二、孟子的文学观21-22
- 三、荀子的文学观22-23
- 第三节 道家的文学观23-26
- 一、老子的文学观24-25
- 二、庄子的文学观25-26
- 第四节 其他诸子的文学观26-29
- 一、墨家的文学观26-28
- 二、法家的文学观28-29
- 本章小结29-31
- 第二章 两汉:文学观念的发展期31-49
- 第一节 两汉文学观念的产生背景31-36
- 一、社会历史背景32-34
- 二、思想文化背景34-36
- 第二节 经学视野下的文学观36-41
- 一、“感物”的文学观36-37
- 二、政教的文学观37-39
- 三、“发愤著书”的文学观39-40
- 四、“疾虚妄”的文学观40-41
- 第三节 汉赋的审美性彰显41-47
- 一、汉赋创作中自觉的审美追求42-45
- 二、汉儒对辞赋文学性的评判45-47
- 本章小结47-49
-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观念的确立期49-68
-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文学观念的产生背景49-55
- 一、社会历史背景50-52
- 二、思想文化背景52-55
- 第二节 魏晋时期的文学观55-61
- 一、玄学对文学的促进55-56
- 二、自觉的文学观56-61
- 第三节 南北朝时期的文学观61-66
- 一、文学自觉的确立61-63
- 二、审美的文学观63-66
- 本章小结66-68
- 结语68-71
- 参考文献71-73
- 致谢73-7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文放;文学传统与文化传统[J];社会科学辑刊;2003年01期
2 朱丽娟;赵沛林;;幻象式对巂运动——一种文学发展模式[J];文艺争鸣;2011年07期
3 张杰;文学传统的解构[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4 赵炎秋;文学传统与文学创新[J];中国文学研究;1992年04期
5 张荣翼;文学氛围中的文学流变[J];青海社会科学;1994年04期
6 张慧颖;;文学传统的当代建构[J];青年文学家;2010年16期
7 ;全球化与文学传统[J];当代作家评论;2000年06期
8 刘登翰;从“悖论”谈及澳门文学[J];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01期
9 赵炎秋;论网络传播对文学的影响[J];社会科学辑刊;2000年04期
10 李幸;“文学的”电视[J];文学自由谈;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畅;;市场经济与文学传统——关于文学的困境与出路问题的辩析[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2 仇鸿伟;;传统文学与文学传统[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3 陈晓明;;文学:一种奇怪建制?[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4 雷达;;中国文学将被时代改写?[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2)[C];2010年
5 欧阳萍;;网络时代的文学命运[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6 叶岗;;文体意识与文学史体例[A];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孟繁华;;新世纪:文学经典的终结[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1)[C];2006年
8 钟俊昆;;从文学地理学论宁都客家文学[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乔治·恩·格勒伯格;王杰;;规则的非殖民化:关于第三世界文学的思考[A];东方丛刊(1992年第2辑 总第二辑)[C];1992年
10 刘淮南;;文学的现实言说与文学性[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肖楠;网络文学如何作为文学[N];文艺报;2011年
2 耿波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欧洲文学传统中故事的消失[N];文汇报;2013年
3 杨守森;“元问题”视野中的文学传统[N];光明日报;2004年
4 张华;文学传统新论[N];人民日报;2004年
5 金永兵;文学基本理论建设的新思路[N];文艺报;2001年
6 韩浩月;属于大众的文学不会死[N];中国文化报;2006年
7 张魁兴;新媒体文学为何值得提倡?[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本版编辑邋赵宪章 陈望衡 马龙潜 陶东风 罗成琰 黄曼君 阎真 王岳川;网络文学新视野丛书评论[N];文艺报;2008年
9 陈福民;什么不是“网络文学”[N];文艺报;2009年
10 何志钧 秦凤珍;文学的多维延展与文学性的隐性存在[N];文艺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友云;饮馔之美—二十世纪中国饮食文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2 赵鹏;汉初诸帝与文学[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王嘉悦;中国灾难文学及其流变[D];吉林大学;2016年
4 张守海;文学的自然之根[D];苏州大学;2009年
5 崔宰溶;中国网络文学研究的困境与突破[D];北京大学;2011年
6 姜英;网络文学的价值[D];四川大学;2003年
7 周悦;晋隋之际南北文学融合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8 谭华孚;媒介嬗变中的文学新生态[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健;“经典焦虑症”透视——“后文学”视野中的“经典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李朝杰;贞观时期文学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琰;本土与异域视野下的黄遵宪文学思想及成因探微[D];延边大学;2015年
2 于苗苗;明末清初莱阳左氏家族文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3 谢杉杉;当代中国“非虚构”文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4 宋荟_g;宋集序跋发微:作为文学史的一个断面[D];南京大学;2013年
5 齐晶晶;文学“研讨会”与当下中国文学[D];渤海大学;2016年
6 艾春霞;产业化趋势下的文学价值形态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16年
7 陈丽蓉;河北红色文学经典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6年
8 张明雪;古典文学中女子笑意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9 张丹婷;网络文学市场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10 徐聪文;西汉楚元王文学家族研究[D];延安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5940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594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