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小说的死亡叙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1 00:01
本文关键词:迟子建小说的死亡叙事研究
【摘要】:死亡是文学的永恒主题,在当代中国,很少有作家像迟子建这样如此执着于死亡叙事。她用东北边地特有的地域情结书写生命的意义,在她笔下,死亡不再以残忍悲痛之感示人,而是以一种温情的方式与生命相伴相随。本文试从死亡叙事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迟子建小说的文本分析,探索其死亡叙事的多种类型,归纳其叙事方式及审美特征。正文分三个部分:第1章,在对迟子建小说中的死亡叙事进行深入文本分析的基础上,将迟子建小说的中的死亡叙事大致分为四类:一、自然性死亡,死亡是生命的别样延续。迟子建从自然生命的生生不息中感受到人的生存之道,并受故乡东北边地人情风俗尤其是喜丧文化的影响,认为人的无疾而终是生命轮回的一种本能,就如瓜熟蒂落般平淡超然。二、偶然性死亡,表达生命无常下人性的温情涌动。偶然性死亡展示了迟子建笔下日常小人物的偶然死亡,从看似偶然的死亡中表现死亡的不可抗性和生命的无常感,并从中诠释人性的温暖与普通人的生存与精神价值。三、抵抗性死亡。抵抗性死亡常以女性的自杀方式呈现,女性通过自杀或反抗男性对女性的支配,或出于对自我信念的坚守选择主动遗弃这个世界。四、灾难性死亡。灾难性死亡具有明显的沧桑感和厚重感,它通过描写灾难面前人的命运,展示失序状态下复杂的人性。第2章,分析迟子建小说死亡叙事的艺术特质和审美内涵。从叙事学角度出发,以儿童视角和女性视角分析迟子建死亡叙事的艺术张力,儿童身上的简单纯净与女性的柔美削弱了死亡的恐怖,而使文本呈现出浪漫与温情的色彩。分析迟子建小说语言中的缤纷色彩,丰富的色彩冲淡了死亡叙事的阴暗。第3章,以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为基础,分析迟子建小说中所蕴含的生命哲学,迟子建小说中体现出天人合一的生命观和生死齐一的死亡观是她死亡叙事温情表达的根本所在。结语部分提出迟子建死亡叙事的局限性,即用过度温情的方式遮蔽人生残酷世相。
【关键词】:迟子建 死亡叙事 温情 生命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绪论9-14
- 第1章 迟子建死亡叙事的超越心态与温情表述14-34
- 1.1 自然性死亡——生命的别样延续14-19
- 1.1.1 自然生命的生生不息14-16
- 1.1.2 边地丧葬文化的生死如一16-19
- 1.2 偶然性死亡——生命无常下的温情涌动19-24
- 1.3 抵抗性死亡——对现世的抗争24-28
- 1.3.1 人格的独立25-26
- 1.3.2 信念的坚守26-28
- 1.4 灾难性死亡——失序状态下的复杂人性28-34
- 第2章 迟子建死亡叙事的艺术呈现34-42
- 2.1 多重视角消解死亡戾气34-39
- 2.1.1 儿童视角34-36
- 2.1.2 女性视角36-39
- 2.2 多彩语言冲淡死亡阴暗39-42
- 第3章 迟子建小说死亡叙事的审美内涵42-48
- 3.1 天人合一的生命体验42-45
- 3.2 生死齐一的死亡观念45-48
- 结语48-50
- 参考文献50-54
- 致谢54-55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55
本文编号:6016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601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