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引《诗》研究
本文关键词:《四书》引《诗》研究
【摘要】:本文以《四书》与《诗经》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笔者对目前国内外关于《四书》与《诗经》关系的论文进行了搜索,发现鲜有人将《四书》与《诗经》的联系作为研究对象,尤其是很少有学者将《四书》中所引的《诗经》篇章逐一进行梳理和对比分析。其实,《四书》所想要阐述的思想,一部分是对于《诗经》思想的借鉴与继承;一部分是对《诗经》本意的修改。鉴于此,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探讨。绪论部分论述选题的缘由及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重点、创新性等。在世界的目光都开始聚焦于东方古老文化的当下,对《四书》和《诗经》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可以使我们重温经典,感受传统优秀文化的巨大价值。第一章论述《四书》对《诗》的引。该部分包含两节,第一节对引《诗》的范围作了界定,《四书》引《诗》的引用范围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只引诗歌的某几句。2、只出现某篇诗的题目。3、引逸诗。第二节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引《诗》状况统计,把《四书》引的《诗》逐条摘录出来,并制成表格,以便对比分析。第二章论述《四书》引《诗》的特点。该章分为四节。第一节分析《大学》、《中庸》引《诗》特点。《大学》《中庸》引诗的篇章有24篇,28次,有的《诗经》篇章出现两次或者两次以上。《雅》的引篇数占总数的60%左右。第二节分析《论语》引《诗》特点。《论语》注重引“忠恕”、“修身”、“辨惑”这三个方面的诗。第三节分析《孟子》引《诗》特点。《孟子》引诗体现出“法先王”、“以史说诗”、“行仁政”的特点。第四节分析《四书》引《诗》所体现的共同思想,有“敬天”、“敬祖”、“敬畏意识”等方面。第三章论述《四书》对引《诗》内涵的传承与改造,并对传承与改造的原因做了分析。所谓传承,指的是《四书》在引《诗》的时候,沿袭了该诗的本意。究其原因,就是后来者对于先前文化的继承,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就有不变的内容。所谓改造,指的是《四书》在引《诗》的时候,没有遵循该首诗的本意,而是对其进行了改变。改变的原因有二:一是由于文化的误读现象,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必然会像筷子放入水中那样,产生曲解。二是由于文学上夸张修辞手法的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可以给读者以更大的情感冲击,从而造成“语增”的改造现象。第四章论述《四书》引《诗》对后世的影响。一方面,《四书》在阐述思想时,倾向于引《诗经》作为理论依据;这种传统使后世文人形成了在表达观点时经常爱引经据典的现象,以加强说服力。一方面,《四书》对《诗》的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诗》在人们心中的文学地位。
【关键词】:《四书》 《诗经》 特点 传承与改造 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2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绪论8-11
-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8-9
- 二、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重点、创新性等9-11
- 第1章《四书》对《诗》的引用11-28
- 1.1 “引诗”范围的界定11
- 1.2《四书》引《诗》状况统计11-28
- 1.2.1《大学》引《诗》13-15
- 1.2.2《中庸》引《诗》15-17
- 1.2.3《论语》引《诗》17-21
- 1.2.4《孟子》引《诗》21-28
- 第2章《四书》引《诗》的特点28-43
- 2.1《大学》、《中庸》引《诗》特点分析28
- 2.2《论语》引《诗》特点分析28-29
- 2.3《孟子》引《诗》特点分析29-31
- 2.4《四书》引《诗》所体现的共同思想31-43
- 第3章《四书》对引《诗》内涵的传承与改造43-49
- 3.1《四书》对引《诗》内涵的传承43-44
- 3.2《四书》对引《诗》内涵的改造44-49
- 第4章《四书》引《诗》对于后世的影响49-52
- 4.1 利用《诗经》做为理论依据,,加强说服力49-50
- 4.2 提升了《诗》在人们心中的文学地位50-52
- 第5章 结语52-53
- 参考文献53-55
- 致谢55-57
- 在校期间科研情况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永明;殷慧;;北宋心性之学的发展与宋代《四书》学的形成[J];中国哲学史;2008年01期
2 陆建猷;;宋代《四书》学的多重观念文化理性[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张卫红;;殊途而同本——“两岸三地高校《四书》教学研讨会”综述[J];现代哲学;2012年04期
4 任民;;《四书》:公务员价值观训练的经典教材[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2年01期
5 戴书宏;;宋代以来《论语》著作与《四书》著作的消长变化——基于政治导向及学术风尚的考察[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6 师为公;;《四书》与训诂[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7 阎连科;;写作的叛徒——《四书》后记[J];当代作家评论;2013年05期
8 张振山;《四书》中“其”字的用法初探[J];十堰大学学报;1991年02期
9 徐远和;简论安藤昌益的《四书》批判[J];中国哲学史;1993年01期
10 金克木;;咫尺天颜应对难[J];读书;199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师为公;;《四书》与训诂[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肖永明;;朱熹《四书》学的治学特点[A];宋史研究论文集第十辑——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及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肖永明;;朱熹《四书》学的治学特点[A];02’中国北海《朱熹思想与以德治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本版编辑邋郭曼桐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蒋寅;《四书》该不该进清华[N];人民日报;2008年
2 刘精民;德国人翻译的清代《四书》[N];中国商报;2003年
3 陕西省佳县燕翼书院院长 韩海燕;用事实说话[N];光明日报;2008年
4 和煈;书香载道 陶冶在心[N];光明日报;2005年
5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殷慧;经学视野中的理学研究[N];光明日报;2011年
6 刘秀梅 刘莉 本报记者 杨宁舒;儿童读“经”利大弊大?[N];黑龙江日报;2004年
7 任继愈;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N];光明日报;2007年
8 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张炜;大学课堂与文学教育[N];光明日报;2004年
9 顾关元;闲话《四时读书乐》[N];中华读书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春丽;毛奇龄与清初《四书》学[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吴克冰;《四书》引《诗》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6年
2 杨爱姣;孙奇逢《四书》学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3 管技本;试论《四书》的心学视角[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4 朱悦坤;论《四书章句集注》成书及文献学特色[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5 刘效礼;袁俊翁与《四书疑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袁立新;《四书》“诚”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6093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609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