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摘要】《论语》是用古代汉语记载下来的以语录式样呈现的中华文化的经典-从语言来说,它是古代汉语;从形式上说,它是古代特有的对话文体;从内容上说,它是传统文化的源头L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可通过读让学生体悟《论语》的感情关,再现《论语》的形象美,理解作者的思想美,感受《论语》的语言关,体会《论语》的口语化特点。
【关键词】诵读《论语》选读学生
新课程改革后,?论语》作为教材进入了中学生的课堂。学生有时抱怨天天学《论语>,真没劲!"教师有时也会唠叨整天教《论语),都一个模式,很没意思!"学教论语真的让人提不起兴趣吗?在两年的《论语》选读教学中,笔者摸索出,诵读教学比起单纯的讲解,更能激发学生学《论语》的兴趣,可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诵读是我匮几千年来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封建社会从童蒙入学集中识字后,便开始训练诵读,他们对于诵读件用休了精辟论述操干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苏东坡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清人孙淳曾这样强调诵读的重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可见,诵读作为一种感知语言的手段已引起了我们祖先们的足够的重视,诵读是古人留给我们的语文教学的好方法之一。新的教学大纲"鼓励学生多背诵,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j深采体验和领悟让学生初步了解文言文的特质'感受到文言文特有的生命力,培养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文言文的语感,让学生"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论语》是用古代汉语记载下来的以语录式样呈现的中华文化的经典。
从语言来说,它是古代汉语;从形式上说,它是古代特有的对话文体;从内容上说,它是传统文化的源头。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通过读让学生体悟《论语》的感情美,再现《论语》的形象美,理解作者的思想美,感受《论语》的语言美,体会《论语》的口语化特点。
一、体悟《论语》的感情美,可以到文学艺术期刊查看。
古人云"诗缘情""情动而辞发"。朗读者必须披文以入惰,表情以达意。这要求学生朗读时必须先体会作者的感情,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务求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方能打动听众。没有感情的朗诵肯定是不成功的。
例如,在教《克己复礼?"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这一章时,先让学生熟读这一章,再让他们关注主谓倒装句式的特殊表达作用,体会孔子的心情,然后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情感地朗读。这一章的两个句子都使用了主谓倒装句式,语义上突出前置部分,强调了程度之"甚"和时间之"久",反映了孔子对礼制失落的悲凉心情,体现了孔子对西周礼制的无限思慕。所以"甚"和"久"要重读,"矣"字后做较长停顿,"也"要拉长读,读出孔子的悲凉心情。
二、再现文章的形象美
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形象的载体一一文字,加以联想和想象,使之在朗读者心中形成"内心视象
得文章意旨了。朗读要打动人,也非得建立起自己的"内心视象"不可,并在朗读中贯彻之,使昕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嗅其昧,如前]其形。
例如,?君子之风》中孔子对自己形象描绘这一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目在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笔耕论文,..非常生动。读的时候,在脑中要浮现出孔子安贫乐道、可敬可爱的形象。《仁者爱人》中"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这一章,要指导学生通过对细节地分析,体会孔子对盲人无微不至的关心。读的时候,在脑中要浮现出孔子安贫乐道、可敬可爱的形象。通过这样朗读,会使枯燥的句子变得生动可感。
三、理解作者的思想美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一一古人读书当是诵i卖。朱自j青先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其意义的获得一半在声音里头。他说"要增进学生理解和写作的语文能力,得从E确的诵读教学入手",文章要由老师、学生反复读,"有时还得背诵"。深刻理解文章思想是诵读的先决条件,同样,学生也因朗诵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领悟。朱票也有同样的体会"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字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
例如,在教《知其不可而为之》这课时,初读文章,只觉得楚狂接舆、长沮祭溺、荷臻丈人的故事比较有趣,而感受不到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伟大人格。但当我们再读课文,对人物语言仔细揣摩后,孔子那种为正义事业和崇高理想不停前进的精神就慢慢浮现在我们眼前。很自然地想起孔子对自己一生概述的那几句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JI顷,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本文编号:62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6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