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转向自然与境界里的芬芳——论李少君的诗歌写作

发布时间:2017-08-07 03:16

  本文关键词:转向自然与境界里的芬芳——论李少君的诗歌写作


  更多相关文章: 诗歌写作 中国古典诗歌 山水诗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清泉石上流 李少君 汉语诗歌 诗歌理论 传统诗词


【摘要】:正在我看来,自然,可以说是中国古典诗歌里的最高价值。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这里,"自然"是比"道"更高的价值。三国王_;称:"天地任自然,无为无造,万物自相治理"……古代中国遵循着这"道法自然"的传统,山水诗因此成为最主要的诗歌品种,人与自然处于一种和谐的亲密的相互参照与关系中。杜甫看见"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王维体味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苏东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诗歌写作;中国古典诗歌;山水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清泉石上流;李少君;汉语诗歌;诗歌理论;传统诗词;
【分类号】:I207.25
【正文快照】: 在我看来,自然,可以说是中国古典诗歌里的最高价值。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这里,“自然”是比“道”更高的价值。三国王_;称:“天地任自然,无为无造,万物自相治理”……古代中国遵循着这“道法自然”的传统,山水诗因此成为最主要的诗歌品种,人与自然处于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诗歌写作的功能性变化[J];文艺理论研究;2002年03期

2 刘济远,周芳;关于当代诗歌写作教学的思考[J];求索;2003年03期

3 肖宁遥;重评新诗的"诗"与"文"——有感于当下的一种诗歌写作[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4 刘志荣;;黑夜中漫游的灵魂:灰娃“文革”时期的诗歌写作[J];南方文坛;2006年02期

5 王昌忠;;1990年代综合性诗歌写作成因探析[J];名作欣赏;2008年24期

6 程光炜;;有关“5·12汶川地震”诗歌写作的思考[J];江海学刊;2009年05期

7 雷平阳;;枯水期的诗歌写作[J];当代文坛;2009年06期

8 沈健;;诗歌写作真的不需要技术难度吗?──以“中间代”为个案的分析[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张学昕;;诗歌写作的美学压力[J];当代作家评论;2010年02期

10 张宏伟;;诗歌写作教学尝试[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霍俊明;;河流的火焰与锻打的玫瑰——论阿毛的诗歌写作[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阿毛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谢有顺;;写作不仅要与人肝胆相照,还要与时代肝胆相照——就大地震后的诗歌写作答记者蒲荔子问[A];“抗震文艺与中国精神”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冯月季;;沉沦、挣扎、救赎——对新世纪中国诗坛诗歌写作现象的考察[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4 赵思运;;从“鹅塘村”到“文化断乳”——徐俊国诗歌写作的“二次发育”[A];徐俊国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张小江;;漠视历史与传统文化:“后现代主义”诗歌写作的审美缺失[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7年务川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蒋登科;;视野的拓展与诗艺的转型——辛笛40年代的诗歌写作[A];看一支芦苇——辛笛诗歌研究文集[C];2012年

7 霍俊明;;黑冷城市里如火的金银木正在燃烧——邰筐近期诗作印象[A];邰筐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段从学;;李小洛:在宿命的贫困中孤独地飞翔[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李小洛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吴思敬;张立群;贺绍俊;霍俊明;;梁平长诗《三十年河东》笔谈[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10 刘波;;论中生代诗人写作的思想性和力量感[A];“中生代与新世纪诗坛的新格局——两岸四地第五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潮州市高级中学 陈丽璇;新课标理念下的诗歌写作教学[N];潮州日报;2008年

2 莱笙;当下诗歌写作的出发点[N];文艺报;2010年

3 安琪;一部诗歌写作的教科书[N];文学报;2013年

4 张学昕;诗歌写作的美学压力[N];光明日报;2010年

5 邹建军;90年代以来湖北诗歌写作的三种向度[N];文艺报;2006年

6 霍俊明;压低声响的河流[N];文艺报;2011年

7 颜翔林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发现“综合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深圳报业集团驻京记者 陆云红;诗歌写作对我来说就像游玩[N];深圳特区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傅小平;诗歌写作:呼唤诗艺的回归[N];文学报;2010年

10 记者 舒晋瑜;消费时代的诗人更需要责任与担当[N];中华读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昌忠;综合性视野中的1990年代诗歌写作[D];苏州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梁盈;虚构的前瞻性[D];山东大学;2016年

2 李公文;论90年代诗歌写作的几种可能与趋向[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刘建朝;集体神话下的个人化诗歌写作[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晓飞;“十七年”与“第三代”:当代诗歌写作的两极[D];西南大学;2006年

5 黄丽玲;论九十年代的口语诗歌写作[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单云超;论文革期间“潜在”诗歌写作[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凯成;从底层写作到个人化智性写作[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8 赵春丰;犀利而精粹的底层诗歌写作[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康苗;论郑敏诗歌写作的性别姿态[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6326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6326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e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