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金莲小说中的死亡书写
本文关键词:论马金莲小说中的死亡书写
【摘要】:死亡书写是创作主体在其民族情感的影响下合乎目的性的主观选择,马金莲是一位传统的回族女作家,虔诚的宗教信仰及深藏于心底的民族意识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她的文学创作。纵观马金莲的中短篇小说,她不厌其烦地构造一桩桩死亡事实,阐发她平等、神圣、超然的死亡观,用死亡意象构造完整的死亡美学艺术。论文探析了马金莲死亡书写对于生存意义的反思与澄明,以此阐释马金莲小说的价值,并激励人们在有限的人生里实现无限的人生价值。引言部分简要介绍马金莲的小说创作及其研究现状,阐述论文研究的价值以及论文的行文思路。第一章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论述马金莲死亡意识的来源:首先是马金莲心理原始经验的无意识积累;其次是她目睹了弟弟的死亡,这种经历给予她最直接的死亡体验;第三个方面是源于伊斯兰教神圣信仰的启发,使得死亡意识深埋于马金莲的潜意识之中,对马金莲的创作产生重大影响。第二章论述马金莲小说中死亡书写的类型,其中有老无所依等待死亡的老人、人生提前退场的孩童的死亡、男权压抑下的女性的死亡以及金钱欲望下迷失的农民工的死亡。通过对这些人群死亡现象的描写,作品显露人生世事无常的悲哀,反映了死亡背后存在的社会问题,引发人们去关注反思这些社会问题。第三章探讨马金莲创作中的死亡观。马金莲受其宗教意识及宗教情感的影响,在其作品中书写了平等的死亡观、神圣的死亡观、超然的死亡观,以此给予人们坦然面对死亡的勇气和超越死亡的启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四章从美学价值和现实价值两个方面来阐释马金莲小说死亡书写的价值所在。雪花、眼泪及坟墓这些死亡意象营造出一种凄美、悲凉的死亡氛围,从中挖掘作者死亡书写的美学艺术。通过对死亡书写现实价值的追问,澄明和反思死亡书写的意义,追求本真的生存状态。追求本真的生存状态需要人们直面死亡并超越死亡,实现人生的终极价值。结语部分概括马金莲小说中死亡书写的意义。书写死亡不是消极对待死亡,而是尊重生命的一种独特表现,马金莲的死亡书写对当代人超越死亡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马金莲的创作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比如她难以摆脱当地知名作家的影子,叙述题材比较单一,部分作品思想深度不够,写作技巧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关键词】:死亡书写 死亡叙述 死亡观 死亡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8
- 引言8-11
- 第一章 马金莲死亡意识之源11-18
- 第一节 原始经验的无意识积累11-13
- 第二节 生命无常的直接体验13-15
- 第三节 宗教意识的启发15-18
- 第二章 马金莲小说中的死亡叙述18-26
- 第一节 老无所依,等待死亡者18-20
- 第二节 生命之花提前调零者20-22
- 第三节 男权压迫下的受难者22-24
- 第四节 金钱欲望下的迷失者24-26
- 第三章 马金莲小说中死亡观的阐释26-33
- 第一节 平等的死亡观26-28
- 第二节 神圣的死亡观28-30
- 第三节 超然的死亡观30-33
- 第四章 马金莲死亡书写的价值33-44
- 第一节 美学价值:以“象”兴境的审美意蕴33-39
- 一 死亡氛围的烘托—雪花33-35
- 二 死亡情感的表达——眼泪35-37
- 三 死亡事实的呈现——坟墓37-39
- 第二节 现实价值的追问39-44
- 一 死亡意义的澄明与反思39-41
- 二 直面死亡,超越死亡41-44
- 结语44-46
- 参考文献46-50
- 致谢50-5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喻春龙;论历史上中国人的死亡观[J];南昌职业技术师院学报;1994年01期
2 马良怀;中西死亡观的比较思考[J];江汉论坛;1991年11期
3 艾素萍;曹容;;西方现代死亡观的文化解读[J];技术与市场;2013年11期
4 张雅琳;;《恋爱中的女人》中的死亡观[J];名作欣赏;2009年30期
5 肖瞻;;试析佛教的死亡观[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6期
6 戴跃侬;传统死亡观与安乐死之悖论及其变革[J];社会科学;1996年08期
7 张玉芬;论中国人的死亡观[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朱哲;儒、墨、道死亡观比较[J];宗教学研究;1999年01期
9 柏宁;尹梅;;医学视阈下对中西方死亡文化差异的分析[J];医学与哲学(A);2014年05期
10 黄玉艳;;浅析死亡[J];语文学刊;2012年07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郑晓江;传统死亡观能慰藉心灵[N];北京科技报;2004年
2 老村;有真爱的批评家[N];文艺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海波;死亡学视野中的中国佛教死亡观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2 迟西琴;教育哲学视域中的死亡观教育[D];南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曲琪;海德格尔的死亡观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2 张桃;论马金莲小说中的死亡书写[D];安徽大学;2016年
3 王明丽;现代死亡观与传统道德的冲突与化解[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4 董丹;中世纪西欧民众死亡观的演变[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5 欧阳静;约翰·济慈的死亡观[D];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
6 汪夜霞;网络时代初中生的死亡观及其生命教育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419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641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