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其本来面目”——钱锺书的“文以载道”论
本文关键词:“还其本来面目”——钱锺书的“文以载道”论
更多相关文章: 钱锺书 文以载道 反进化论 “纯文学”观 语境
【摘要】:在中国现代文论史上,秉持现代"纯文学"观念的学者多否定"文以载道"。钱锺书不赞同这种看法,为此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证。他反对文学进化论,分析了文学定义的困难;质疑"文学的自觉"这一流行观点,强调要在"杂文学"观念下认识"文以载道";将"载道"与"言志"并列,认为它们只关涉文学的体裁与题材而不关涉文学的审美评价。钱锺书主张"还其本来面目",具有重要的方法示范意义,用于古代文学与文论研究领域,可防止简单地运用现代文学观念来框限古代文学与文论现象,从而尊重文学的民族性。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钱锺书 文以载道 反进化论 “纯文学”观 语境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学政治学的历史形态与当代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3BZW00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206
【正文快照】: 在中国现代文论史上,周作人是“文以载道”的否定派,他彻底批判了这个观念,认为它既体现了思想专制,也体现了反对审美的特性。郭绍虞是“文以载道”的调和派,他运用现代文学观念从事“文以载道”研究,提出了“贯道派”“明道派”与“载道派”的三种范式,但本质上是以现代文学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薛雯;刘锋杰;;“文以载道”的三种研究范式——以周作人、郭绍虞、钱钟书的相关研究为对象[J];河北学刊;2014年06期
2 季进;论钱钟书著作的话语空间[J];文学评论;2000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锋杰;;“还其本来面目”——钱锺书的“文以载道”论[J];文学评论;2016年04期
2 杨书云;;2014年周作人研究述略[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3 杨果;;“打通”:方法还是目的?——“钱学”方法论“打通说”献疑[J];浙江社会科学;2013年08期
4 刘顺;;钱钟书论韩愈[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5 左怀建;;《围城》与40年代海派小说[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吉素芬;;《围城》与20世纪40年代的海派小说[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宋炳辉;;季进的才情与学术个性[J];当代作家评论;2007年04期
8 王春荣;;20世纪文学主题学研究的三个历史阶段[J];社会科学辑刊;2006年05期
9 左怀建;《围城》与四十年代海派小说[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10 李恰;2000:走向新世纪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钱钟书;;在中美比较文学学者双边讨论会上的发言[J];中国比较文学;1984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昊;;交相辉映中的排斥与贯通——载道文学与性灵文学之比较观照[J];名作欣赏;2008年10期
2 张秀琴;浅论“言志”与“载道”的关系[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3 朱世吟;;说明文“载智”不“载道”吗?[J];语文学习;1992年03期
4 刘建强;“文以载道说”思辩[J];当代经理人;2000年S2期
5 林虹,刘凤山;以反载道始 以新载道终——“五四”文学革命之一解[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杨叔子;;知识是文化的载体[J];发现;2005年02期
7 ;载道与言志[J];名作欣赏;2007年18期
8 周├,
本文编号:6750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675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