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70后”作家中篇小说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5 06:36

  本文关键词:“70后”作家中篇小说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70后 中篇小说 创作流变 主题 文体特色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70后”作家的创作已走过20余年的历程。其创作实绩有目共睹,并逐渐成为当下文坛的一支重要支撑力量。尤其在中篇小说方面,“70后”作家显示出强大的创作实力,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中篇作品,得到了评论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即以“70后”的中篇小说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细读法,归纳总结“70后”作家在这一文体领域所展现出的独特的创作特色。本文主体部分共分四章。第一章以“70后”中篇小说的发生为研究目标,分别从“70后”中篇小说产生的时代背景、文化生产机制、“70后”作家自身创作能力三个方面入手,分析“70后”选择中篇小说文体写作的原因。认为“70后”中篇小说是在“70后”作家群体擅长的写作区域,得益于文化生产机制的转变,为深刻、及时地反映时代问题而做出的选择,是时代、文体与个人的互相选择。第二章以时间为线索,梳理了“70后”中篇小说的创作流变。从上世纪90年代“美女作家”的欲望化写作到“70后”重塑期的严肃写作,再到新世纪十年中“70后”中篇小说的多元化突围,分析了“70后”中篇小说的两次转型与新世纪的成就,从整体上梳理了“70后”中篇小说的发展历史与转型过程。第三章主要从主题学角度研究“70后”中篇小说的多元化叙事主题,分别从乡土主题、城市主题、成长主题三个方面,研究分析“70后”中篇小说在文学主题方面的时代特色,同时分析“70后”中篇小说与“50后”、“60后”作家在主题侧重方面的不同。“70后”作家书写无根的乡土精神与诗意的乡土乌托邦,展现出独具代际特色的乡村个体与新乡土意识。面对城市,他们探索城市个体精神内核与现代文明本质同时引进全球化视野,将城市文学带进了更广阔的领域。在成长主题中他走了一条“关注自身——关注社会——关注传统与现在”的道路,体现出“70后”作家的成长轨迹。第四章主要针对“70后”中篇小说创作中的艺术新探索展开分析,主要包括“70后”中篇小说的现实主义与后先锋写作,“70后”对日常经验的个人化书写,以及“70后”中篇小说文体结构的创新。通过分析具体文本,从叙事手法,文体结构等方面,深入细致地解读“70后”中篇小说在继承中的创新。论文结语对“70后”中篇小说的审美价值和创作局限进行总结,并根据其创作实绩预测未来创作走向。本论文以“70后”近20年来创作的中篇小说为研究对象,研究了“70后”中篇小说的外部创作背景,小说内部主题及艺术特色,从内、外两个方面综合论述了其发展流变及代际特征。突破了以往对“70后”个体作家或单个作品或命名问题的研究局限,同时将中篇小说的研究与代际作家研究结合起来,实现了在代际划分下对中篇小说的整体研究。
【关键词】:70后 中篇小说 创作流变 主题 文体特色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425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8
  • 绪论8-15
  • 第一章 时代与个人的选择——“70后”中篇小说创作的发生15-26
  • 第一节 社会转型时代的文学需要16-18
  • 第二节 文学生产方式变革的催生18-22
  • 第三节“70后”作家创作成长中的自主选择22-26
  • 第二章 重塑与突围——“70后”中篇小说的创作流变26-45
  • 第一节“美女作家”中篇小说创作的出场26-31
  • 第二节“70后”“重塑期”的中篇小说创作实绩31-36
  • 第三节 新世纪十年“70后”中篇小说创作的突围模式36-45
  • 第三章 断裂与接续——“70后”中篇小说多元化叙事主题45-78
  • 第一节 无根的乡土与精神乌托邦——乡土主题分析47-55
  • 第二节 个体的焦灼与现代化迷途——城市主题分析55-68
  • 第三节 身体成长与精神回归——成长主题分析68-78
  • 第四章“70后”中篇小说创作的艺术探索78-103
  • 第一节“70后”式现实主义与“后先锋”写作79-85
  • 第二节 日常经验的个人化书写85-94
  • 第三节“70后”中篇小说文体结构新探索94-103
  • 结语103-106
  • 注释106-114
  • 参考文献114-119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119-120
  • 致谢120-12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金玲;;舞蹈的创作形象[J];青年文学家;2006年12期

2 鲁虹;“文革”时期的连环画创作[J];西北美术;2000年03期

3 丹雪儿;关于精品创作的几点思考[J];四川戏剧;2001年05期

4 徐一林;思想是创作的灵魂[J];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5 戚鸿峰;;加强影视剧创作的若干思考[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年08期

6 吴健;;《爱的历史》——一部充斥着爱与创作的元小说[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7 亚明;思想必须跟上时代[J];美术;1958年12期

8 李刚;;对目前现代戏创作中有关创作思想、编剧方法的几点意见——在西北五省自治区会演大会编导干部座谈会上的发言[J];陕西戏剧;1958年02期

9 石梅;;创作跃进要由思想跃进带头[J];中国电影;1958年05期

10 王汶石;;我从事小说创作之前[J];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大鹏;;论小说创作中的一种现象[A];中国小说研究[C];2003年

2 肖雪灵;;世界语对巴金创作的影响[A];2012·学术前沿论丛——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与改善民生(下)[C];2012年

3 鲁云涛;;瞿秋白的文学观[A];瞿秋白百周年纪念-全国瞿秋白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凌月麟;;略论鲁迅的木刻创作思想[A];鲁迅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论文集[C];1991年

5 何满仓;;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演进与流变[A];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陈丙莹;;郭沫若与胡风四十年代浪漫主义创作思想的对比思考[A];郭沫若研究(第九辑)[C];199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大理州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 杨子东;文艺要接好“地气” 创作才会有“底气”[N];大理日报(汉);2012年

2 刘文西;坚持深入生活 坚持不断创作[N];美术报;2006年

3 本刊记者 陈志强;让文艺复归心灵 让创作贴近现实[N];中国艺术报;2011年

4 裴诺 安瑞;专家为民族交响乐创作会诊[N];音乐周报;2005年

5 陆虹;“四川画派”:从乡土写实到多元发展的30年[N];中国文化报;2007年

6 孙茂祥;当代美术家应当重视历史重大题材的创作[N];美术报;2006年

7 陶子;批评与创作的张力[N];文艺报;2008年

8 贾作光;中国舞蹈与当代创作[N];中国文化报;2006年

9 傅庚辰;交响乐创作也应强调“三贴近”[N];音乐周报;2004年

10 杨刚(合肥市文化局一级编剧);难忘的人生经历[N];安徽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常峻;周作人文学思想及创作的民俗文化视野[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范明静;大历、贞元文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玮;中国古代四言赋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2 张茜;剥去首饰的外衣[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张雪燕;寻求救赎的行走—张炜《你在高原》创作细想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4 史建帮;微电影《迷途》创作阐述[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5 郭浩;论同人作品的著作权保护[D];北方工业大学;2016年

6 王晗;我的作品《低头族》的创作感悟[D];天津师范大学;2016年

7 董翔;论“鬼怪”元素对我创作的启发与影响[D];云南大学;2016年

8 张晓微;《北欧之春》创作报告[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9 魏s,

本文编号:6767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6767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c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