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变下的失败者—路内小说工人与青年形象考察
本文关键词:巨变下的失败者—路内小说工人与青年形象考察
【摘要】:路内是“70后”作家的领军人物之一。从《少年巴比伦》的初登文坛到近作《慈悲》的发表,路内的创作正愈发走向成熟,其笔下的人物与故事同当下个体的生命体验也愈加贴合。路内个人的生活经验十分丰富,做过工人、售货员、广告文案等工作,70后出身的路内见证了八、九十年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城市的发展与时代的更迭。在路内的作品中,无论是工厂工人还是70后的青年,面对现代社会的巨变,他们普遍呈现出奔波与迷失的状态。本文从路内笔下工人与青年形象的考察入手,将作品放到社会转型、经济体制变革、教育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对人物命运、情节发展等文本内容的解读,试图理解路内作品整体的现实价值。论文按照以下三个部分对路内笔下的人物形象进行考察。第一章以工人形象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路内小说中工人群体在80-90年代的生存实际与精神状态。第二章以路内笔下的70后青年为主要研究对象,阐释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青年们成长的迷惘与挣扎。在前面两章的基础上,第三章总体讨论路内作品对新旧相交的20世纪末中国有怎样的认识。
【关键词】:路内 工人 青年 现代性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引言6-10
- 1.新时代工人的哀歌10-21
- 1.1 工人边缘化的故事10-14
- 1.2 群体的困境与时代弊病14-18
- 1.3 世俗慈悲的和解18-21
- 2.“70后”的青春物语21-36
- 2.1 失败者的青春21-26
- 2.2 失败者的挣扎26-32
- 2.3 失败者的女神32-36
- 3.路内笔下的时代印象36-43
- 3.1 故乡的崩坍36-39
- 3.2 现代城市的阴影39-43
- 结语43-44
- 参考文献44-47
- 致谢47-48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舒宪;现代性与原始性:符号如何建构现实[J];民族艺术;2001年04期
2 ;现代性的冲突[J];文艺理论研究;2001年02期
3 ;尚待建立真正的现代性[J];文艺理论研究;2001年03期
4 吕乃基;论现代性的哲学基础[J];浙江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5 杨国荣;哲学的建构与现代性的反思——现代性反思的哲学意义[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祝重华;漆艺的现代性[J];新材料新装饰;2004年05期
7 甘浩;现代性的灰色本事与蓝色梦幻——《蓝色的马》的符码解读[J];名作欣赏;2004年09期
8 冯燕娜;两个不同的维度——设计中现代性与传统关系再思考[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4年03期
9 杨向荣,曾莹;现代性视域下的艺术自律[J];艺术百家;2005年03期
10 ;“现代性”的反省与马克思哲学研究纵深推进的生长点[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义华;;挑战中国:现代性三重奏[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2 杨成波;;现代性与中国现代化[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俞吾金;;坚持现代性:历史大错位中的价值选择[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哲学对话与文化交流”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4 王锐生;;作为现代性的以人为本[A];“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陈家琪;;现代性背景下的宗教与信仰问题(发言提纲)[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邵龙宝;;如何看待我们的文化传统——兼论文化传统与现代性的联姻与勾连[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7 邹诗鹏;;全球现代性重建与中国文化转型[A];马克思主义与文化新自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12年
8 陈红玉;;设计与现代性[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陆静;;现代性、后现代主义与中国现代化[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10 章益国;;一还是多、同还是异——“东亚现代性”思潮略说[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简德彬;新现代性崛起与乡土美学建构[N];文艺报;2005年
2 崔伟奇;论现代性与后现代性[N];光明日报;2007年
3 李进书;谁将成为现代性的主人?[N];中华读书报;2007年
4 刘悦笛(哲学所);20世纪“中西文化”之争与“现代性”启蒙[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5 沈湘平;后形而上学的现代性[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6 左页;直面现代性的挑战:奋斗还是应对?[N];深圳特区报;2012年
7 陈龙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和庸”现代性: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基础[N];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
8 书评人 思郁;水与文明的现代性[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4年
9 刘恪 王一川;回到现代性的地面[N];中国教育报;2002年
10 张汝伦;知识分子与现代性的共谋关系[N];文汇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成山;历史与自由[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菲;论鲍十小说的现代性[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5年
2 皮理文;汲古得今 融通好己—刍议工笔画的当代转换与我的创作方法[D];天津美术学院;2015年
3 李颖慧;《古屋青苔》的现代性[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陈琦超;清末立宪之争及其现代性反思[D];辽宁大学;2015年
5 曹培;《开明国语课本》的图文叙事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5年
6 武傲男;当代中国女性身体的医疗化[D];山东大学;2016年
7 邵会;现代性视域下教师自我认同的危机、成因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8 王希;巨变下的失败者—路内小说工人与青年形象考察[D];江西师范大学;2016年
9 李静;现代性、后现代性与建设性[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喻燕;从崇高到荒诞[D];安徽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772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677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