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坚志》文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6 10:32
本文关键词:《夷坚志》文学研究
【摘要】:南宋洪迈所撰《夷坚志》,是宋代文言志怪小说的杰作。陆游在《题夷坚志后》诗云:“笔近《反离骚》,书非《支诺皋》。岂惟堪史补,端足擅文豪。”高度赞誉了《夷坚志》的文学、史学价值。本文从文献学、叙事学、语言学、文化学等视角切入,阐释《夷坚志》的文学成就。第一,从洪迈好奇尚异的个性、亲族影响及南宋社会的文化娱乐需求等角度,蠡探洪迈《夷坚志》创作中闻异即录、不讳摘取、兼容并蓄的撰辑态度,透视洪迈在创作中呈现出的等同诗词的文体观、征实补史的价值观、志异审实的撰辑原则等小说创作观念。第二,从社会现实、佛道神仙、鬼灵精怪等角度,深入剖析《夷坚志》思想意蕴与内容题材的深刻与驳杂。第三,解读《夷坚志》素材来源的广阔性、人物形象的世俗性与故事题材的趣味性等选材艺术,探察《夷坚志》多样化的叙事手法、跌宕化的故事情节与生活化的细节描写等叙事艺术,分析《夷坚志》叙事语言的新闻性与惯用方言、俗语、谚语等语言艺术。第四,爬梳《夷坚志》的文献价值与文学影响。《夷坚志》对于文学作品有重要的辑佚价值,对于文人研究与史学研究,有重要的补史价值,对于明清戏曲、小说的影响亦为深远。
【关键词】:洪迈 《夷坚志》 内容 艺术特色 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41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7
- 绪论7-14
- 一、文献综述7-11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11-12
-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2-14
- 第一章 《夷坚志》的创作与洪迈的小说观14-25
- 第一节 洪迈生平著述及《夷坚志》的成书14-18
- 一、洪迈生平及著述14-16
- 二、《夷坚志》的成书16-18
- 第二节 洪迈《夷坚志》的创作动机与态度18-22
- 一、洪迈《夷坚志》的创作动机18-20
- 二、洪迈《夷坚志》的创作态度20-22
- 第三节 洪迈的小说观念22-25
- 一、等同诗词的小说文体观22-23
- 二、征实补史的小说价值观23-24
- 三、志异审实的撰辑原则24-25
- 第二章 《夷坚志》的内容题材25-37
- 第一节 社会现实题材25-31
- 一、商品经济的新发展25-27
- 二、社会矛盾与民族矛盾27-28
- 三、公案故事与科举之梦28-30
- 四、地理杂记与中医药方30-31
- 第二节 佛道神仙题材31-33
- 一、民间诸神与仙道真人31-32
- 二、佛教灵验与报应观念32
- 三、占卜术数与祠庙信仰32-33
- 第三节 鬼灵精怪题材33-37
- 一、奇禽异兽与灵禽义兽33-34
- 二、游魂滞魄与幽冥之爱34-36
- 三、幽冥地狱与鬼窟妖境36-37
- 第三章 《夷坚志》的艺术成就37-48
- 第一节 《夷坚志》的选材艺术37-40
- 一、素材来源的广阔性37-38
- 二、人物的世俗性38-39
- 三、题材的趣味性39-40
- 第二节 《夷坚志》的叙事艺术40-44
- 一、多样化的叙事手法40-42
- 二、跌宕化的故事情节42-43
- 三、生活化的细节描写43-44
- 第三节 《夷坚志》的语言艺术44-48
- 一、叙事语言的新闻性44-46
- 二、方言、俗语、谚语的多样性46-48
- 第四章 《夷坚志》的文献价值与文学影响48-59
- 第一节 诗词作品的辑佚价值48-51
- 一、辑录旧籍之佚48-49
- 二、存留时文之遗49-50
- 三、供诗文之校勘50-51
- 第二节 遗闻轶事的补史价值51-53
- 一、正史轶事辑补51-52
- 二、文人趣闻采摭52-53
- 第三节 《夷坚志》对明清戏曲、小说的影响53-59
- 一、《夷坚志》对明代戏曲的影响53-54
- 二、《夷坚志》对《水浒传》的影响54-55
- 三、《夷坚志》对“三言”、“二拍”的影响55-56
- 四、《夷坚志》对《聊斋志异》的影响56-59
- 结语59-60
- 注释60-62
- 参考文献62-67
- 致谢67-6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8-6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瑾;;论洪迈创作《夷坚志》的动因[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李正学;;《夷坚志》研究述评[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3 周榆华,罗宗阳;《夷坚志》的编撰及洪迈对志怪小说的看法——从《夷坚志》的多篇序言谈起[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胡绍文;从《夷坚志》看《汉语大词典》的若干阙失[J];古汉语研究;2002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宋娟;宋代笔记在《全宋词》编纂中的史料价值[D];吉林大学;2012年
2 王瑾;《夷坚志》新论[D];暨南大学;2010年
3 叶静;洪迈与《夷坚志》的民间性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文飞;洪迈《夷坚志》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827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682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