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论扎西达娃创作的文化人类学意蕴

发布时间:2017-08-16 14:25

  本文关键词:论扎西达娃创作的文化人类学意蕴


  更多相关文章: 扎西达娃 文化人类学 民族志 宗教文化 民风民俗


【摘要】: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有不少作家着力于文化的描摹与阐释,其创作表现出一定的文化人类学意蕴,比如沈从文对湘西文化的思索、理解与阐释,迟子建对鄂温克民族的生存命运与文化的关注与发现,叶广芩对满族生活与文化习俗的深情描摹等等。本文所要讨论的是扎西达娃创作对西藏地区藏族“地方性知识”及其族群文化的呈现,进而分析论证其文化人类学意蕴。作为中国当代作家,扎西达娃无疑是引人注目的,他的《西藏,隐秘岁月》、《西藏,系在皮绳结上的魂》等小说与《古海蓝经幡》等散文大量涉及到藏族人的生活环境、宗教信仰、丧葬仪式、婚姻爱情等内容,向人们展现了西藏这块人杰地灵的神秘之地,具有丰富的文化人类学意蕴。本文试图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解读扎西达娃的小说、散文创作,以加深对其意蕴特征的认识。扎西达娃创作的文化人类学意蕴首先体现在对藏族生活形态的民族志式的记录上,这从其对藏族的生存环境、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组织结构等方面的描摹可以得到印证。其次,扎西达娃创作的文化人类学意蕴也体现在对藏族宗教文化的深度描摹上,扎西达娃关注藏族的宗教文化,尤其着力于对藏传佛教观念信仰的言说,包括对轮回转世的观念、“佛法僧”三宝的描写,对修行仪轨和香巴拉神话的描述等等;扎西达娃也注重对藏族原始宗教观念、信仰的描写,主要涉及藏族的神灵观、宇宙观和时空观等等。此外,扎西达娃创作的文化人类学意蕴还表现在对藏族民风民俗的考察呈现上,在扎西达娃创作中,婚俗、节日民俗以及丧葬习俗皆有其特殊的意义,即使是复仇观念、民间争端的解决也极富民族特色。综上,无论是从文化还是文学层面来说,扎西达娃创作的文化人类学书写都有一定的价值意义:既体现了对藏族文化的挖掘、呈现与反思,又丰富了文学的内涵、拓展了文学的表现空间。
【关键词】:扎西达娃 文化人类学 民族志 宗教文化 民风民俗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6.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前言7-11
  • 第一章 藏族生活形态的民族志式记录11-27
  • 第一节 藏族的生存环境11-16
  • 第二节 藏族的生产生活方式16-22
  • 第三节 藏族的社会组织结构22-27
  • 第二章 藏族宗教文化的深度描摹27-38
  • 第一节 对藏传佛教信仰的言说27-32
  • 第二节 原始宗教观念信仰的描写32-38
  • 第三章 藏族民风民俗的考察呈现38-50
  • 第一节 婚俗与两性观38-42
  • 第二节 世仇与民间争端的解决42-46
  • 第三节 节日民俗46-48
  • 第四节 丧葬习俗48-50
  • 结语50-54
  • 参考文献54-58
  • 致谢58-60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庆锐;;历史维度中的个体生命书写——论扎西达娃小说中历史与个体的关系[J];名作欣赏;2011年27期

2 傅钱余;;与魔幻、荒诞无关:扎西达娃研究的一种路径[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3 皮皮;;扎西达娃:哲学与方法[J];当代作家评论;1988年01期

4 皮皮;扎西达娃速写[J];当代作家评论;1989年06期

5 王绯;魔幻与荒诞:攥在扎西达娃手心儿里的西藏[J];当代作家评论;1993年04期

6 蒙丽静;西藏魔幻之魂——略谈扎西达娃的小说创作[J];大同高专学报;1996年04期

7 马丽华;灵魂三叹──扎西达娃及其创作[J];当代作家评论;1997年02期

8 韩华;;扎西达娃的小说《古宅》被译成日文[J];民族文学;1988年08期

9 张清华;从这个人开始——追论1985年的扎西达娃[J];南方文坛;2004年02期

10 卓玛;镜中之惑——论《世纪之邀》中扎西达娃的生存忧患[J];青海民族研究;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慧玲;;从民族作家个体意识辨析其文化身份——析扎西达娃的作品[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和苗、余靖静;作家扎西达娃平淡中写魔幻[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2 吴筠;西部作家再次东部行[N];文汇报;2003年

3 青海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卓玛;旧文本的激活与新生[N];光明日报;2014年

4 卢劲杉;润物无声[N];西藏日报;2004年

5 祝勇;说吧,宁肯[N];中华读书报;2014年

6 次仁罗布;西藏当代文学的发展轨迹[N];中国民族报;2009年

7 驻西藏记者 何见远;西藏自治区第五次文代会作代会召开[N];中国艺术报;2014年

8 陈歆耕;写在枫叶上的文学之旅[N];文学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李开义;中国文坛 崛起一支文学生力军[N];云南日报;2003年

10 苏北;行走的姿态[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银;论扎西达娃创作的文化人类学意蕴[D];西南大学;2016年

2 李燕;论扎西达娃对魔幻现实主义的接受与过滤[D];兰州大学;2008年

3 周唯一;扎西达娃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简论[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4 冯翠翠;影响与接受[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胡沛萍;在现实与魔幻之间——论扎西达娃的小说创作[D];延边大学;2004年

6 刘国娟;扎西达娃和阿来的小说创作之比较[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赵红杰;史性的沉重与诗性的轻盈[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牛巧梅;扎西达娃、阿来小说创作的族别倾向与史诗叙写[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琦;文学魔幻化与本土文化的现代阐释[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10 何京鸿;马原与扎西达娃小说的神秘性比较[D];辽宁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837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6837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9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