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论无名氏20世纪40年代作品的文化内涵

发布时间:2017-08-19 14:44

  本文关键词:论无名氏20世纪40年代作品的文化内涵


  更多相关文章: 40年代 无名氏 主流文学 世界性 “乌托邦”


【摘要】: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无名氏无疑是一个十分独特的存在。20世纪40年代初他曾以《北极风情画》和《塔里的女人》两部言情小说蜚声文坛,获得极高的声誉。而后由于种种原因,又一度消失在文学史的视野中。20世纪80年代随着海外汉学的兴起,无名氏同张爱玲、沈从文、钱钟书等一系列作家一起回到大众的视线当中。独特的命运遭际、坎坷的爱情经历、对文学的不懈坚持和追求、留下的极具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的文学遗产,都使这位传奇作家吸引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目光。然而,纵观众多的研究文章,笔者发现对于无名氏作品的研究多集中在其存在主义主题、艺术(特色、文体风格、美学格调等)、叙事特征、浪漫传奇、韩人小说、爱情小说中女性形象研究等方面,虽然在已有的研究资料中对无名氏作品的文化内涵有所提及(例如文化反思、文化理想),但是对无名氏小说的文化内涵的研究并不充分,因此本文试图以已有的研究为基石,同时借鉴、吸收前辈们的研究成果,并试图打破已有的研究视域,通过与40年代主流文学的对比,从与世界文学潮流的联系入手,探索无名氏40年代作品的文化内涵,以期能有新的发现。本论文一共分为三章。第一章:无名氏40年代作品对主流文学的超越性。通过对20世纪40年代主流的中国文学的梳理,阐述主流文学与政治的密不可分的关系。再将无名氏的作品按题材分为爱情小说和哲理小说,并与同时代的同题材的作品和作家进行比较,显现无名氏作品的独特性和一定程度上的超越性。第二章:无名氏40年代作品与世界文学思潮。这里世界文学思潮主要是指西方的文学思潮。20世纪40年代整个世界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烽火和硝烟中,战争摧毁了人们的家园和精神的寄托,空虚无助的人类不知道未来该走向何处。于是,现代主义文学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一股潮流。然而,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并未消退,一定程度上仍然占据主流。中国现代文学受现实主义影响颇深,但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也感受到来自于现实主义的制约,而现代主义独特的、突破传统现实主义的新颖的文学形式,强大而细腻的心理分析功能,独特的感受生活的角度逐渐受到作家们的青睐。无名氏曾大量阅读西方的现代主义经典著作,对现代主义也颇为喜爱,并在不自觉中影响了他的创作。从《金色的蛇夜》中可以看出无名氏对现代主义的偏爱,对经典的现代主义著作的引入也标志了中国文学较早的与世界文学潮流的接轨。第三章:“乌托邦”式的新文化蓝图的构建。无名氏的《无名书》是一部探索心灵的大书,在寻找生命的过程中也为人们建构了一幅极具“乌托邦”意味的新文化蓝图。“乌托邦”的概念来自于西方,然而,“乌托邦”在我国也是早已有之,老子的“理想国”就是一种对“乌托邦”的想象。清末,处于动荡时局中的中国人再一次对“乌托邦”产生了兴趣。晚清的文人名士们创作出了许多带有人文幻想性质的作品,甚至到现代文学时期,这种对于理想“乌托邦”的构建也没有停止。无名氏要建立一种融合的大文化的“乌托邦”,使全人类的精神得到寄托,最终获得永久的幸福。这种“乌托邦”建立在儒、释、耶即全球文化融合的基础上,很明显这种文化观念的产生受到了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因而是一种融汇了中西,也超越了中西的文化观念,这在世界文化史上是少见的,也是极具世界意义的。因此,本章将详细介绍乌托邦在中国和西方的产生与演变、乌托邦的文化价值以及具体到无名氏在《无名书》中构建的乌托邦文化蓝图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40年代 无名氏 主流文学 世界性 “乌托邦”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绪论9-13
  • 第一章 无名氏40年代作品的独特性及其对主流文学的超越13-23
  • 第一节 40年代主流文学概况13-15
  • 1. 何谓“主流文学”13
  • 2. 主流文学的创作13-15
  • 第二节 无名氏40年代作品与主流文学相比的独特意义15-23
  • 1. 无名氏的文学道路15-17
  • 2. 无名氏作品的时代超越性17-23
  • 第二章 无名氏40年代作品的世界文化内涵23-31
  • 第一节 40年代西方文学思潮23-26
  • 1. 理性的衰落和非理性的蔓延23
  • 2. 现实主义思潮和现代主义思潮及重要作品23-26
  • 第二节 无名氏《无名书》的世界文学思潮的观照与继承26-31
  • 1. 《无名书》与西方文化的互相观照27-29
  • 2. 《无名书》与西方文学潮流的接轨29-31
  • 第三章“乌托邦”式的新文化蓝图的构建及其价值31-40
  • 第一节 “乌托邦”的历史与文化意义31-35
  • 1. 西方以及中国“乌托邦”的产生与演变31-33
  • 2. 乌托邦的文化意义33-35
  • 第二节 无名氏建构的“乌托邦”新文化蓝图35-40
  • 1.“星球农场”与“星球哲学”35-36
  • 2. 无名氏新文化蓝图——“星球哲学”的乌托邦属性及其价值36-40
  • 结语40-41
  • 参考文献41-45
  • 后记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荣;现代焦虑的精神超越:论《无名书》[J];华文文学;2003年01期

2 吴云;;繁难、浓缩、精专——论《无名书》词汇的精英特质[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3 邬红梅;;从《无名书》看无名氏的生死观[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汪应果;无名氏谈《无名书》[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1999年04期

5 耿传明;《无名书》的人文关怀及其对宇宙心灵的探索[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3年04期

6 黄继持;从死亡到悟道——《无名书》第四、第五卷读后[J];华文文学;2003年01期

7 徐雁;i媚菊臁月邸段廾椤返亩捞匦约熬窒轠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3年01期

8 赵江滨;《无名书》:孤寂岁月中的文化创造[J];浙江学刊;2005年02期

9 邬红梅;;《无名书》追寻意识探讨[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刘学良;;《无名书》和神圣浪漫主义创作[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本报记者 俞小石;无名氏重返大陆[N];文学报;2001年

2 刘福泉;无名氏:传奇人生特异书[N];河北日报;2000年

3 梅子;无名氏其人其文成出版热点[N];文学报;2002年

4 杨泽文;为文坛独行者弹奏[N];福建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丽;个人主义理想的尝试[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张新珍;文化诗学视阈下的《无名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云飞;论无名氏20世纪40年代作品的文化内涵[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2 张s,

本文编号:7013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7013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8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