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报应故事研究
本文关键词:唐代报应故事研究
【摘要】:报应观念以善恶为判别标准,讲求善行得善报,恶行得恶报。基于善恶报应观,唐人进行了广泛的发挥创作,唐代报应小说的状况蔚然可观,本文拟在前辈时贤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分析。本文第一部分将从报应观念的中外流变和唐代文人小说的自觉创作方面,说明唐代报应小说兴盛的原因所在。第二部分概括分类唐代报应小说的主题内容,主要是佛教崇拜和社会人生两部分,佛教崇拜又重点阐明佛经、佛像、戒律的应验;社会人生包括伦理道德和社会问题,着眼于唐人的道德观和生活问题等。第三部分整理唐代报应小说的写作特点,从人物设定和叙事框架两方面入手,小说人物一般分为美、丑两种,写作模式为誓言—应誓和铺叙—回归。第四部分论述唐代报应小说的古代内涵及现代影响,解析隐含的唐代社会内涵,认识其对古典小说演进和现代道德建设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唐代 报应小说 善恶 太平广记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4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7
- 绪论7-14
- 第一节 报应故事的界定及研究意义7-8
- 第二节 报应故事的研究现状8-12
- 第三节 本文研究的角度12-14
- 第一章 报应观念的流变14-23
- 第一节 印度佛教的果报观14-16
- 第二节 中国传统报应观16-19
- 第三节 中国化佛教报应观19-23
- 第二章 唐代报应故事的产生23-28
- 第一节 文人小说的兴盛23-25
- 第二节 社会现实的推动25-28
- 第三章 报应故事的主题28-51
- 第一节 佛教应验28-40
- 1、佛经29-34
- 2、佛像34-36
- 3、戒律36-40
- 第二节 社会人生40-51
- 1、伦理道德41-45
- 2、社会问题45-51
- 第四章 报应故事的写作51-59
- 第一节 人物设定51-54
- 1、美52-53
- 2、丑53-54
- 第二节 叙事框架54-59
- 1、誓言—应誓55
- 2、铺叙—回归55-59
- 第五章 报应故事的价值59-68
- 第一节 社会内涵59-63
- 第二节 后世影响63-68
- 结语68-69
- 参考文献69-72
- 致谢72-7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阎晶明;从幻灭走向“求实”——从《白银谷》看成一小说的跃变[J];小说评论;2002年02期
2 王鸣剑;;《暗算》:从小说到电视剧[J];当代文坛;2008年02期
3 章敏;;剧本体小说:小说与剧本结合的优势[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02期
4 赵朕;洪林小说印象[J];当代文坛;1997年03期
5 温宗军;论张欣小说的节奏艺术[J];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6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一个没有小说的世界[J];文苑;2010年12期
7 江野;;小说情节[J];诗潮;2011年09期
8 韩松刚;;“显”与“隐”的张力——评桂晓波的小说[J];青春;2012年07期
9 王猛;六朝志怪的小说性新论[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10 范志忠;叙述范式的转型——新时期历史题材小说的审美描述[J];文艺评论;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波;唐岫敏;;自由和爱心——福斯特意大利小说对“国际主题”的发展[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2 郭长海;金菊贞;;南社小说概览[A];纪念南社成立90周年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3 王松林;;小说“非个性化”叙述背后的道德关怀[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邵维加;;论微型小说的外置情节[A];江西省抚州市社科联论文集(2002-2003)教育文化类[C];2003年
5 杨金国;;唐代写梦小说叙事时间的个性研究[A];东方丛刊(2003年第4辑 总第四十六辑)[C];2003年
6 谭湘;;“寻找”——问世间情为何物?——评《寻找妻子古菜花》[A];2003年中国小说排行榜[C];2004年
7 张立国;;茅盾小说的时事性[A];茅盾研究(第三辑)[C];1988年
8 金鑫;;茅盾小说的传播与接受[A];茅盾研究(第11辑)[C];2011年
9 徐朔方;;评《全真教和小说西游记》[A];首届《西游记》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10 汤哲声;;20世纪中国通俗小说的海派、津派和港派[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俞小石;小说向新闻借力[N];文学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王坤宁;商战小说掀畅销新潮[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3 商报记者 江筱湖;出版社纷纷拓进类型小说[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4 刘英武;创造是小说之魂[N];文艺报;2010年
5 郝秀文 晋中学院文学院副教授;多媒体如何服务小说教学[N];中国教育报;2010年
6 本报首席记者 陈熙涵;“微博体”能否成小说“桃花源”[N];文汇报;2011年
7 葛红兵;关于当下小说创作类型化问题的一些思考[N];中国艺术报;2008年
8 陈定家;学者小说的历史情怀[N];文艺报;2013年
9 阎晶明;董立勃:让荒漠成为小说情境[N];文艺报;2013年
10 叶向东;《家具商人》:商战小说的突破[N];中华读书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阳;小说本体论[D];复旦大学;2008年
2 苏晓芳;论新世纪小说的大众文化取向[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董斌;反腐小说的文化意蕴与价值[D];兰州大学;2007年
4 沈杏培;小说中的“文革”[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董建辉;文化大革命时期主流小说创作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芳;80年代小说与西方荒诞思潮[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张同利;长安与唐小说[D];南开大学;2009年
8 康建强;中国古典小说意境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张玉莲;墓葬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09年
10 汪颉珉;小说《鸽子项圈》的叙事艺术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亚婷;北美新移民华文小说研究[D];海南大学;2015年
2 王敏;消费文化语境下的90年代婚恋小说创作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3 姜腾波;唐五代小说中的剑侠形象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4 付凯;丹·布朗小说的家园主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5 陈婷;论张梅小说的理想主义[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5年
6 杜可珑;田耳小说创作论[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5年
7 杨田春;六朝精怪小说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8 闪莹;新时期云南回族作家小说创作论[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白飞;高中小说教学目标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彭雅丽;狄更斯小说中的空间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267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726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