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及变革——论贾平凹四十年小说创作轨迹
本文关键词:守望及变革——论贾平凹四十年小说创作轨迹
【摘要】:贾平凹自1973年发表第一篇小说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创作历史,创造了许多经典的小说。贾平凹的小说创作一直关注乡土、关注城乡互动中人的精神心理变化,借此,他为中国当代乡村献上了一曲哀伤的挽歌。贾平凹在创作原则或艺术形态上始终坚持以现实主义为主轴,早期小说曾受到革命现实主义的影响,中期小说具有魔幻现实主义特点,后期小说创作又呈现出自然主义倾向。贾平凹的小说创作是中国当代汉语写作史上一座重要的艺术丰碑。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贾平凹 小说轨迹 现实主义 自然主义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3BZW11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资助项目:CCNU14Z02017
【分类号】:I207.42
【正文快照】: 自1973年发表《一双袜子》以来,贾平凹的小说创作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纵观贾平凹四十年的创作历程,大致可以划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3-1992)多以商州世界为重点,文笔清幽质朴,评论也以正面积极为主,其代表作是长篇小说《浮躁》和“商州系列”小说,这一阶段是贾平凹小说创作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雷达;心灵的挣扎——《废都》辨析[J];当代作家评论;1993年06期
2 陈晓明;;本土、文化与阉割美学——评从《废都》到《秦腔》的贾平凹[J];当代作家评论;2006年03期
3 雷达;;模式与活力——贾平凹之谜[J];读书;1986年07期
4 李振声;;商州:贾平凹的小说世界[J];上海文学;1986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一秀;孟繁华;;主体立场:现代理性与传统伦理的纠结——贾平凹《浮躁》新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杨晶晶;;困境中蜕变的成长——浅论新时期农村题材成长小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3 梅笑冰;;刍狗的快乐生命——贾平凹《高兴》对城市理想的解构以及对没落乡村原始生命力的展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4 刘燕妮;;知识分子的困惑——《废都》与《荒原狼》两部作品中的作家形象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5 刘俊莉;;《秦腔》:社会转型下的当代农村书写[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6 高巧琢;;作家创作中的“乡土”潜意识与智者形象生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7 韩文霞;;沉沦·救赎·毁灭——《废都》:一曲二十世纪末的都市悲歌[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丁丑芳;;苦难中的伟大与崇高——贾平凹小说《古炉》的精神价值[J];北方论丛;2012年01期
9 韩振英;李登建;;寻根之旅中的父亲意象——贾平凹小说《秦腔》论[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孙新峰;;一样的时代情绪,不一样的《高兴》——小说《高兴》和电影《高兴》对读[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月;新世纪媒介场中的文学生产[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梁波;城乡冲突:新时期小说的一种叙事模式[D];兰州大学;2011年
3 张才刚;数字化生存与文学语言的流变[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华;新世纪乡村小说主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贵禄;高地上的文学神话[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鲁美妍;当代知识分子小说60年的发展历程和文学价值综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7 郝敬波;论新时期短篇小说的艺术创新[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张连义;新时期小说中农民意识的现代转型[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王艳荣;1993:文学的转型与突变[D];吉林大学;2012年
10 杨洁梅;世纪之交的精神风景[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壮志;农民工题材影视中的底层表述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2 宋小雯;产业化时期中韩农民小说反映的社会意识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薛慧娜;论八、九十年代文学中的“鬼话”叙事[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冯波;“乡下人进城”小说中的“日常生活方式”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巩天骄;民间视野下贾平凹、莫言创作比较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美英;乡土小说中现实主义的演变和发展[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宋玲玲;割不断的家园情结[D];西北大学;2011年
8 张冰洁;艰难抉择的边缘人[D];西北大学;2011年
9 杨玉茹;《嘉莉妹妹》与《废都》中“荒原”意识之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袁晓庆;功能视域下的对话翻译[D];西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军启;赵锦;;论贾平凹小说中对细节的重复叙述[J];商洛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梁颖;;贾平凹审美追求的变迁[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张景超;;我看贾平凹的“热”[J];艺术广角;2010年02期
4 韩琳琅;;贾平凹小说神秘化现象探析[J];商洛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5 徐勇;;现世的沉沦与飞升——评贾平凹的长篇新作《带灯》[J];文艺争鸣;2013年04期
6 李云雷;;以“有情”之心面对“尖锐”之世——读贾平凹的《带灯》[J];小说评论;2013年04期
7 费秉勋;论贾平凹[J];当代作家评论;1985年01期
8 雷达;;模式与活力——贾平凹之谜[J];读书;1986年07期
9 ;揭开当代文学“怪杰”奥秘的力作——《贾平凹》简介[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3期
10 费秉勋;生命审美化——对贾平凹人格气质的一种分析[J];当代作家评论;199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红军;;贾平凹小说论[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2 樊宪雷;;硕士论文提要:贾平凹长篇小说中叙事技巧的流变与创新[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秋冬卷[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小林;《带灯》与贾平凹的文字游戏[N];文学报;2013年
2 李星;贾平凹《老生》:山水不老 人情弥新[N];文艺报;2014年
3 刘新征;贾平凹小说的情绪基调与人物世界[N];文艺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杨雅莲;一部乡村忧患之书[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5 ;《古炉》争鸣备忘录[N];文学报;2012年
6 兰州大学文学院 海晓红;文学人类学视域中的贾平凹研究[N];山西党校报;2012年
7 健涛;如此“不实”的贾平凹“纪实文学”[N];文学报;2013年
8 马平川;从“清风街”到“兴隆街”[N];文艺报;2008年
9 林文;贾平凹小说研讨会举行[N];人民日报;2006年
10 郭洪雷;给贾平凹先生的“大礼包”[N];文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穆罕默德·阿里;城乡文化冲突——以贾平凹创作为个案[D];复旦大学;2010年
2 刘一秀;传统与现代的纠结[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驰;贾平凹小说的西北乡土文化气息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黄长敏;贾平凹创作研究评论述评[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赵娜;文化传播视野下的贾平凹小说传播与影响力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4 杨勇;论新世纪贾平凹长篇农村题材小说的叙事艺术[D];西南大学;2015年
5 严雪迪;贾平凹小说创作中的美学思想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6 张欢;贾平凹长篇乡土小说评论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7 刘素敏;乡土意味[D];伊犁师范学院;2015年
8 贾s钛,
本文编号:7293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729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