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认同和游移——论路遥对“新人”的塑造
本文关键词: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认同和游移——论路遥对“新人”的塑造
更多相关文章: 路遥 文学形象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认同 游移
【摘要】: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社会环境中,路遥创作出高加林、孙少平等新的农村青年形象。因为接受了现代教育,他们的视野得到开阔,感到了命运的不公平并投入到改变命运的行动之中,但最终又回到出发的地方。路遥真诚地关切他们的遭际,期待着能够铲平城乡之间的沟堑,实现城乡两个世界的沟通。在艺术表达过程中,这一期待寄托在了社会与国家层面,"新人"本身则专注于自我的道德完善和对乡土的热忱。觉醒的个人尽管在与命运挣扎的过程中浮现了不顾一切的热情和自我苛求,但他们重新回到对时代的失语状态之中。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新人"的塑造反映了路遥作为现实主义作家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有意游移和无意识中的认同。
【作者单位】: 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路遥 文学形象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认同 游移
【分类号】:I207.42
【正文快照】: 作为“十七年”现实主义文学中的典型形象,梁生宝的命运是抛开有了进城心思的恋人改霞,转而全心投入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当中。而到了当下,方方笔下的涂自强成为农村青年的一个典型,他没有丝毫野心,一生一刻都没有松懈,却什么也都没有得到,是个十足的“落败者”。路遥小说中的主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郜大军;;想起路遥[J];教育与职业;2003年24期
2 王卫平,栗丹;论路遥小说的苦难主题[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3 高建群;;路遥写两部大作的一些情况[J];文学教育(下);2007年12期
4 成丽丽;侯业智;;路遥逝世十五周年“全国路遥学术研讨会”综述[J];小说评论;2008年04期
5 徐继英;;论路遥作品中的女性形象[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19期
6 詹歆睿;;论大众传媒对路遥小说的传播[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詹歆睿;;从读者的阅读与接受看“路遥现象”的存在[J];商洛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8 刘凤芹;;以接受美学探析路遥小说魅力之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詹歆睿;;“路遥现象”形成原因解读[J];名作欣赏;2010年21期
10 蒋少轩;肇奇松;;路遥作品浅析[J];今日科苑;2010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江帆;;《路遥知马力》与民间交友观[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8——辽海讲坛·第六辑(民俗卷)[C];2010年
2 莫怀戚;;写作必须让我愉快[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0.5)[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芳闻;社会各界援助路遥家人[N];文艺报;2007年
2 石志勇;陕西作协发倡议救助路遥家人[N];西部时报;2007年
3 陈亮;路遥:在城与乡的明灭之间守望[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申沛昌;路遥:一个令陕北人感到无限荣耀的作家[N];延安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马媛媛;清涧县征集路遥纪念馆陈列物品[N];榆林日报;2010年
6 杨杰;面对困难 她选择自强不息[N];开封日报;2007年
7 冯东旭;榆林采取措施解决路遥亲属家庭困难[N];陕西日报;2007年
8 李建军;人们为什么怀念路遥[N];文艺报;2007年
9 石志勇;陕西作协和媒体倡议:救助路遥家人[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张春生 杨旭春;“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N];延安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自强;论路遥小说中的苦难意识[D];河南大学;2008年
2 于丽萍;“路遥现象”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3 王搏;路遥笔下的女性形象塑造[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5年
4 蒋晓丹;路遥的《人生》英译实践报告[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5 李勤余;路遥与俄苏文学中的“乡村—城市”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6 刘蕾;论路遥小说中的意象符号和关键词[D];青岛大学;2009年
7 余雪霁;欲望书写:路遥作品解读[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黄梅学;路遥小说的精神分析[D];湖南科技大学;2007年
9 胡晓丽;试论路遥小说的悲剧爱情[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孙蓉;逃离与回归——路遥创作心理走向研究[D];延安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337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733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