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聊斋志异的鬼狐文化_聊斋志异论述题_《河北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07-19 13:09

  本文关键词:《聊斋志异》与释道文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河北大学》 2006年

《聊斋志异》与释道文化

齐春春  

【摘要】:佛教和道教是中国的两大宗教,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们与中国古代文学,尤其是古代小说,有着极为密不可分的联系。 《聊斋志异》代表了中国文言短篇小说发展的最高峰,由于作者蒲松龄的勤奋好学、知识渊博,反映到作品中,就使得这部小说的思想文化内涵显得十分丰富,宗教文化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并且在作品中表现得十分明显。总体上来讲,《聊斋志异》同时渗透着佛道两教思想,既各有所表,又有两教融合的体现。 佛教和道教文化在《聊斋志异》里的体现是多方面的,就佛教来说,它涉及到了因果报应情节、僧侣形象塑造和佛家语言的运用等几方面。佛教果报情节小说体现的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思想,虽然中国古代早已存在这类思想,但是佛教将此说发展得更加系统化,本篇文章从表业造作和无表业造作两方面对此进行了阐释,传达出了作者蒲松龄“果报不爽”的思想观念;小说中的僧侣形象有善恶之分,佛家语言则包涉了行为动作和建筑器物等几类。就道教来说,作品涉及了道教神仙题材、仙境描写、道士形象塑造和道教方术法术的运用等几方面。道教神仙题材包括了由道教文化衍生出的小说母题,如度脱成仙、人神相恋等,道教诸神与道士形象的塑造在小说人物画廊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而道教仙境的描写则增强了小说的光怪陆离性。至于释道融合在作品中的表现,文章从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两方面进行了探讨。 总之,佛教与道教文化对创作《聊斋志异》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极大地拓展了小说的创作空间,扩充了题材,丰富了意象,并延展了小说的人物画廊,使得《聊斋志异》这部小说的思想文化内涵因为有宗教的渗入而显得更加厚重起来。小说《聊斋志异》以“谈狐说鬼”的志怪层面向读者展示的是社会人生处境,在影射和批判社会的同时给人以反思。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I207.419
【目录】:

  • 引言8-10
  • 第一章 《聊斋志异》与佛教文化10-26
  • 第一节 佛教果报情节10-19
  • 第二节 形形色色的僧侣形象19-22
  • 第三节 佛家语言22-26
  • 第二章 《聊斋志异》与道教文化26-38
  • 第一节 道教神仙题材26-31
  • 第二节 道士形象31-34
  • 第三节 道教方术、法术34-36
  • 第四节 道教仙境描写36-38
  • 第三章 《聊斋志异》与释道融合38-44
  • 第一节 佛教与道教的相互吸收38-39
  • 第二节 释道融合在《聊斋志异》中的表现39-41
  • 第三节 释道文化对创作《聊斋志异》的影响41-44
  • 结语44-45
  • 参考文献45-47
  • 致谢47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士钦;;百善孝为先——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对孝道的推重与弘扬[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2 郭秋菊;;论《聊斋志异》的意境特征[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常霞;;浅议佛教文化在陇西的传播与盛行[J];丝绸之路;2011年12期

    4 郑涛;;马克思主义与佛教相容性研究[J];湘潮(下半月);2011年05期

    5 徐玉娟;;人鬼情深——浅析《聊斋志异》的人鬼故事[J];大众文艺;2011年14期

    6 郭慧;;美乎吾婴宁——也谈《聊斋》婴宁[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7 李良;;《聊斋志异》的文体探析[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8 梁加诚;;浅谈新疆外来宗教演变对美术文化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1年15期

    9 李瑾;;论《聊斋志异》表现的家庭伦理道德[J];鄂州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10 刘俊;;浅谈佛教与均陶堆花的产物——寿缸[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哈迎飞;;论瞿秋白与佛教文化的关系[A];瞿秋白研究新探——纪念瞿秋白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1999年

    2 方立天;;佛教文化发展样式:传承与创新(论纲)[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5集)[C];2009年

    3 吴攀升;;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的战略思考[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张群;黄定根;;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重塑——以浙江桃花岛为例[A];三湘青年社会科学优秀论文集(2004年卷)[C];2004年

    5 吴力群;;对唐代葡萄镜中佛教文化特色的认识[A];全国第七届民间收藏文化高层(湖北 荆州)论坛文集[C];2007年

    6 胡德香;曾婳颖;;从意识形态视角看翟理斯的《聊斋志异》英译本[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7 陶东风;;中国文学已经进入装神弄鬼时代?——由“玄幻小说”引发的一点联想[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8 姚士宏;;关于龟兹文化的几个问题[A];龟兹学研究(第二辑)[C];2007年

    9 李怀骥;;虚拟现实技术在数字博物馆中的应用及创意方案[A];创意科技助力数字博物馆[C];2011年

    10 周利;;“四大”学说——中医古籍中的佛学文化[A];第十二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新华 姜继荣;[N];中国文物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朱凯 卢咏梅;[N];南京日报;2008年

    3 见习记者 朱丽 记者 张飞;[N];广安日报;2008年

    4 程伟虹;[N];江阴日报;2008年

    5 贺云翱;[N];南京日报;2008年

    6 记者 马隽;[N];朝阳日报;2008年

    7 记者 张丹丹;[N];益阳日报;2009年

    8 魏德东 本报记者 周芳;[N];中国民族报;2009年

    9 徐文明;[N];中国民族报;2010年

    10 记者 王夏斐;[N];杭州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载鹤;日本近代以来《聊斋志异》的受容及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飞;论佛教文化对中国电影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3 冀运鲁;《聊斋志异》叙事艺术之渊源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4 李海军;从跨文化操纵到文化和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宋华伟;接受视野中的《聊斋志异》[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武彬;唐传奇中的佛、道观[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董玉洪;中国文言小说评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桂红;四大名山佛教文化及其现代意义[D];四川大学;2003年

    9 曾礼军;《太平广记》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10 索毕德(sobhitha);古代中国与斯里兰卡的文化交流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春春;《聊斋志异》与释道文化[D];河北大学;2006年

    2 游德云;论花妖形象在《聊斋志异》中的发展[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3 欧丽婷;《聊斋志异》的传播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范书真;《聊斋志异》婚恋故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徐文翔;《聊斋志异》酒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薛琳;《聊斋志异》中的涉梦现象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7 陈书慧;论《聊斋志异》对中国古代叙事文学作品的继承与发展[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8 赵永泉;《聊斋志异》稿本铸本青本之间的差异[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学艳;清代《聊斋志异》评点研究[D];集美大学;2010年

    10 廖云前;《聊斋志异》中的商人世界[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聊斋志异》与释道文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734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734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5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