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诗的静穆_关于意象论的论文_《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陶诗意象三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首都师范大学》 2014年
陶诗意象三论
徐羽
【摘要】:魏晋时期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史而言意义重大,不仅产生了融合儒、道思想的玄学文化思潮,而且涌现出诸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文人,陶渊明即是典型代表。学界对陶渊明的研究论著与文献多如牛毛,就内容而言,古典时期的研究多集中于对诗人隐逸生活方式、诗歌艺术特点及其审美观念的探讨,这些也为后代陶渊明接受提供了多种面向与可能;近代学者则侧重从文化语境与陶渊明的自然观、生死观等方面探讨其思想与人格。就方法而言,历代学者以陶渊明创作文本为基础,多采用古代文学理论“诗话式”或“点评式”的分析方法,近现代学者则在继承传统研究路数的基础上引入了现代西方现象学、解释学等研究方法。 从研究现状来看,对陶渊明诗歌的研究虽多,却集中在对其艺术风格与相似意象的文本层面的探讨,缺乏理论与哲学上的分析,因此,对陶诗的研究在文论与哲学方面仍有挖掘空间。本文选取了陶诗中三个既具有一般性又具有特殊性的意象,希望通过有针对性的理论分析建立起对陶渊明思想及其存在方式的立体人知体系。论文主体由绪论与四章内容构成。绪论部分按照古典时期和近现代的时间顺序梳理了前人对陶渊明、陶诗及其意象的研究。第一章主要论述了陶渊明的言象意观及其形成的渊源,进而探讨陶诗意象群以过渡到下文所要分析的三个意象。第二、三、四章分别论述了陶诗中“酒”、“琴”、“气”三个意象,试图通过对陶渊明诗文的举例与引证,从理论方面阐释此三个意象在诗中的具体内涵与丰富意蕴,并由此从文论与哲学层面来探究陶渊明诗意化的精神之思与存在方式。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207.2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子烨;;艺术的灵境与哲理的沉思——对陶渊明“无弦琴”的还原阐释[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戴建业;“委心”与“委运”——论陶渊明的存在方式[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余开亮,蔡永海;古代气论的三种形态及其美学意蕴[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崔晖;;海德格尔的栖居观与陶渊明隐居观比较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5 李万堡;;“无弦琴”的哲学解构[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陶德宗;;陶渊明诗文与《庄子》的关系思辨[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李娅丽;对酒不能言——论阮籍与酒[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黄柏青,朱登武;庄子的气论及其哲学、美学意义[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叶新源,叶扬;从《形影神》看陶渊明哲学思想及人生观[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10 龙彩虹;;陶渊明审美境界的成因探析[J];甘肃高师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田晋芳;中外现代陶渊明接受之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成水;蒲留仙与辛稼轩词作比较谈[J];蒲松龄研究;2003年02期
2 王光福;赵瑜;;聊斋诗意例[J];蒲松龄研究;2006年01期
3 沈天水;;论冯梦龙的“情教”说[J];蒲松龄研究;2008年04期
4 张崇琛;;新闻与文学交融的杰作——《聊斋志异》中的新闻篇章[J];蒲松龄研究;2009年01期
5 徐克瑜;;《聊斋志异》与清初思想文化价值取向和审美思潮的关系[J];蒲松龄研究;2009年02期
6 刘艳玲;;娇娜:栖居在精神家园里的一只美狐[J];蒲松龄研究;2009年02期
7 徐文蕾;;《聊斋志异》侠义主题论[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8 朱锐泉;;心如止水,贵者自贵——小议聊斋先生笔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9 曾垂超;李军均;;小说评点文体的独立:从子史之评到文学之评——刘辰翁《世说新语》评点的源流及意义论析[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10 陈才训;时世平;;《剪灯余话》:“薇垣高议”——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风教意识[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英美诗人困境中的自觉审美精神[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2 陈浩;;孝子丁兰“刻木事亲”形象的演化[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陈建农;;六朝诗学中的人生体验与人格理想[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高方;;从庄姜之嫁看春秋婚姻文化[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孟庆阳;;唐前奏议文体的发展演变及其特征[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雯靖;武雪皎;;浅析陶渊明诗歌的意象建构及其审美意韵[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郑奕;;中国传统社会的核心价值观[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兰辉耀;;庄子技术观的伦理精神及其现代价值[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黄鸿仪;;论中国画的“内美”[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王劲;;阮朝都城顺化营建理念中所折射的中华思想——越南汉文文献的整理与再研究[A];《营造》第五辑——第五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上)[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唐珣;柳与园林造景[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王金芳;羽调和徵调对恐惧和悲伤情绪减缓作用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4 梁巍;宋代童蒙阶段的行为规范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5 曹艺;论汉字体设计中的“形”与“态”之美[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6 高明宇;高卉民先生写意画之写与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颖;谈水彩画的装饰性语言[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郑新新;现代书籍设计中材料运用的新趋向[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古家臻;赵嘏科举诗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园园;论戴望舒诗歌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接受[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振奎;陶谢诗中之“理”比较——兼论诗与理的关系[J];北方论丛;2002年01期
2 任重;陈仪;;陶渊明转向道家的思想轨迹[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3 顾农;陶渊明的人生哲学[J];东北师大学报;1991年04期
4 王运熙;;陆机、陶潜评价的历史变迁[J];东方丛刊;2008年02期
5 温虎林;;陶渊明诗歌中“南山”意象探析[J];甘肃高师学报;2006年03期
6 蔡锦军;东晋佛学思想对陶渊明苦难观和生死观的影响[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7 农作丰;陶渊明四言诗的特色及晋宋四言诗的衰微[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8 黄亚卓;试论陶渊明诗歌“真”的美学蕴味[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9 沈有珠;;南朝时期陶渊明的升格文运——南朝时期陶渊明接受史的研究[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景蜀慧;;想见停云发浩歌——读陶渊明的政治诗[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燕翼;宋克书陶诗并画竹石小景两本辨伪[J];故宫博物院院刊;1985年01期
2 陈刚,谢娟莉;论美的第三种形态——兼向魏家骏先生请教[J];宁夏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3 张维民,刘中文;论储光羲对陶诗的接受[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严都岿;;陶诗中的飞鸟意象分析[J];传承;2010年27期
5 ;INDEX TO CONTENTS OF 1990 AMS[J];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1990年05期
6 李红霞;从隐晦到显扬——元前陶诗价值定位嬗变的历史考察[J];江淮论坛;2005年04期
7 陈朝旭;;试论陶诗对玄言诗的继承与超越[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8 朱家驰;;漫谈陶诗的艺术表现[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6期
9 曹旭;《诗品》评陶诗发微[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5期
10 冯晓莉;试论陶渊明在南北朝时期的诗名[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惠萍;;从《饮酒》(其五)的五个译本看译者的主体性[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昌市师范学校 李玉萍;[N];甘肃日报;2009年
2 李华;[N];中国艺术报;2001年
3 张晶;[N];中国文化报;2011年
4 马力;[N];中国旅游报;2010年
5 张桂森;[N];中国气象报;2000年
6 范子烨;[N];中华读书报;2010年
7 林树源;[N];潮州日报;2011年
8 周雪梅;[N];中国文化报;2002年
9 通讯员 王德英;[N];中国气象报;2009年
10 冯君 整理;[N];中国气象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边利丰;隐逸诗人的历史影像—陶渊明经典化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彭伟;明前韦应物接受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陈晓红;方东树诗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4 罗洁;陶渊明图像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蓉;明代陶诗批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2 徐羽;陶诗意象三论[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3 闵文亮;陶诗意象渊源初探[D];西藏民族学院;2010年
4 武宏璞;陶诗的文化生态及其创作心理研究[D];陕西理工学院;2011年
5 王伟杰;宋代陶诗评论与宋诗平淡自然审美理想之构建[D];山东大学;2012年
6 吴莹;从“质性自然”到“一语天然”—陶渊明自然思想及诗风析论[D];青海师范大学;2008年
7 梁愿;从《世说新语》看晋人的淡美趣尚[D];暨南大学;2011年
8 吕冬霞;雍陶诗歌三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9 廖丽梅;王阮诗歌研究三题[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10 刘瑞;陶弼在广西的经历及其诗歌创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2年
本文关键词:陶诗意象三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752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75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