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从饮食书写看《玫瑰门》的日常生活叙事

发布时间:2017-08-30 13:16

  本文关键词:从饮食书写看《玫瑰门》的日常生活叙事


  更多相关文章: 饮食书写 《玫瑰门》 日常生活叙事


【摘要】:铁凝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玫瑰门》,在思想主题和叙事风格上,都与其之前作品有着很大差别,它标志了铁凝在小说创作道路上的日渐成熟。以叙述女性家族生活史为主要内容的《玫瑰门》,主要叙事方式是日常生活叙事,而相较于衣、住、行等其他日常生活内容,日常饮食则得到了突出描写。饮食书写不仅表现了铁凝深厚的饮食情结,反映了她"文学表现生活"的创作观念,而且也对小说的日常生活叙事伦理具有重要的建构作用。
【作者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关键词】饮食书写 《玫瑰门》 日常生活叙事
【分类号】:I207.425
【正文快照】: 一、饮食书写与铁凝的饮食情结、文学创作观 《玫瑰门》作为一部书写三代女性家族生活史的长篇小说,其从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对小说人物的日常生活进行了全景式描写,尤其是频频出现的饮食书写,更使小说的日常生活叙事具体而充实。经统计,《玫瑰门》中的饮食书写共计六十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完美是遥远的——作家铁凝专访[J];出版广角;2003年10期

2 奚学瑶;天光纯净的明媚——倾听铁凝散文的心声[J];写作;2004年11期

3 范川凤;为捍卫人类精神的高贵而写作——铁凝艺术人格描述[J];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4 贺绍俊;与男性面对面的冷眼——论铁凝女性情怀的内在矛盾[J];当代文坛;2005年01期

5 程桂婷;;未及盛开便凋零——铁凝的《笨花》批判[J];当代文坛;2006年05期

6 王建柱;;铁凝:用文学温暖世界[J];职业技术;2007年04期

7 梁惠娟;;试论铁凝作品中的政治意识[J];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05期

8 马晶晶;卢亚明;;神于天、圣于地:解读铁凝《笨花》之“笨”[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舒坦;;铁凝认为阅读不应“失重”[J];文学教育(上);2009年06期

10 张莉;;仁义叙事的难度与难局——铁凝论[J];南方文坛;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汪亚明;;在期待错位的背后……——评《逃跑》[A];2003年中国小说排行榜[C];2004年

2 ;中国作协新一届领导机构产生铁凝当选中国作协主席[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6)[C];2006年

3 张莉;;中国当代文学民族化道路——从孙犁到铁凝[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2.2)[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巨睿;铁凝阅读使生命双倍延长[N];中国邮政报;2004年

2 常爱玲 夏榆 纪冰冰;中国文坛女“掌门”——铁凝[N];中国改革报;2006年

3 陈祖芬;拼图铁凝[N];光明日报;2009年

4 张涛;铁凝率作家团访问越南[N];文艺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梁若冰;铁凝 四次当选党代表[N];光明日报;2002年

6 钟华;铁凝谈“铁凝日记”[N];黑龙江日报;2004年

7 明红;铁凝:写作对我而言是一种使命[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8 陈映实;有感于铁凝的几句评语[N];文艺报;2005年

9 寇广生;铁凝从保定起飞[N];保定日报;2007年

10 孟晓云;铁凝:还是那双黑眼睛[N];中国妇女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闫红;铁凝与新时期文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志华;人类的关爱与生命的体贴[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群婷;铁凝城乡小说论[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2 马晓琼;铁凝笔下男性形象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

3 阴晓云;论铁凝的女性成长小说[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王鑫;铁凝创作与中国传统文化[D];延安大学;2015年

5 王晓娜;走向经典—铁凝作品传播与接受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6 韦坤秀;铁凝与j 口一叶作品中女性形象之比较[D];辽宁大学;2016年

7 赵亚倩;铁凝都市小说论[D];河北大学;2016年

8 何小芬;铁凝1980年代小说创作风格流变论[D];重庆大学;2016年

9 杨晓宇;“和”视阈下的铁凝女性小说[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10 张倩;论铁凝小说中的乡村书写[D];扬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595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759502.html

上一篇:晏殊词接受史研究  
下一篇:张仃与鲁迅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7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